“王爺!”
駱傳霖和刑大路帶著各自的親隨回到校場邊,向宜親王拱了拱手。
“好好好!”
宜親王喜道:“二位劍陣大成,擎海關再無後顧之憂!如今皇上要整改吏製,我必然有許多事務要從旁協理。有你們在,日後就分身有術了。”
駱傳霖和刑大路一文一武,都是將帥之才。有他們在擎海關那是絕對放心。
駱傳霖說道:“王爺放心,如今歌頭水庫已經建成,我們與大戎的關係進一步緩和!隻要沒有大的變故,百十年間應該不會有大的戰事。”
“嗯!”
宜親王點點頭,“好戰必亡,忘戰必危!我們大肅不好戰,但也不畏戰。”
“什麼,歌頭水庫已經建成了?”
而喬銀聽到這個消息,卻是有些不能相信,“這才過了多久,居然就建成了這麼大工程?”
“唉,這都是老刑的功勞。”
宜親王含糊其辭道。以大肅現在的基建能力,造個水庫問題不大,難的是疏散人口。
喬銀看了刑大路一眼,頓時也猜到了什麼,於是笑道:“能與大戎緩和關係,也是我大肅的造化。”
歌頭水庫,是李恩時代就開始籌劃的項目。一來可以造福北方百姓,這是大義所在,二來也能緩和與大戎的外交,減少邊境壓力。
宜親王也說道:“是啊,也正因為此事,大戎特地派遣使臣前來答謝!隻是兩國關係敏感,來者並不是官員。”
“大戎使臣?”
隨宜親王一路走出校場,喬銀果然在校場邊看見一隊僧人。
這些僧人個個氣度不凡,顯露出深厚的武學修為;特彆是當間那個身披大紅袈裟,眉目清朗,才二十多歲的年輕長老,竟然給人一種深不可測的感覺。
“行癡長老!”
看見這位僧人,喬銀似乎感覺有些眼熟?之後猛然就記起前兩年曾有過一麵之緣。
“阿彌陀佛!”
行癡看見喬銀,雙掌合十,行了一個禮。
宜親王也介紹了一下:“這次水庫竣工,交兩國之好,大戎特派遣使臣過來答謝!不過在表麵上,行癡大師隻是過來交流佛道,避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