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盤點(2 / 2)

這個觀念在隨後的幾十年就被證明為愚蠢至極,但其影響力實在太大,以至於幾十年後還被人搬出來,並在國內流行了很長一段時間。

嚴格時間表法則是根據時間嚴格控製嬰兒的行為與飲食,必須在確定的時間喂養,當然因為寶寶之間存在個體差異,隨後也被漸漸遺棄。

在此期間,一波又一波的兒童受到這些錯誤理念的影響而遺害終生。

前些年在歐美又出現了,以弗洛伊德的“以孩子為中心”的理論為中心的按需喂養模式。

這種理論認為媽媽必須全天候陪伴在孩子身邊,無條件滿足任何要求,讓嬰兒獲得安全感,否則會對嬰兒以後的成長造成心理創傷。

但這一理論執行起來太過耗費時間和精力,造成了母親的過度勞累以及家庭的不穩定,很快便被棄用了。

在國內就更不可能了,現在父母基本上對孩子都是放養,或者把孩子交給學校。

這種情況卻恰好跟現在歐美家庭的現狀很相似,都是因為沒有被廣為接受的育兒理論,所以大多數家庭對孩子放任不管,缺乏對孩子的引導與幫助。

弊端也很快出現,這一代孩子們成長起來後,成為了歐美的‘嬉皮士’,他們反戰、西D,在衣服上、甚至身體上穿戴金屬配飾等等,追求的就是隨心所欲,行事肆意。

同一時期咱們是什麼情況,大家也都知道,對比起來其實是差不多的。

現在大學雖然開了幼教班,但是學習的內容其實也很有限,在他看來其中很多還是從西邊學來的錯誤的理念。

這段時間他也在根據自己前世的記憶,回憶和總結一個係統的育兒觀:主要體現在要達到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健康。

光生理健康現在都不好弄,現在連膳食均衡這種理論都還沒有出現,1924年就已經發現的DHA,國內都還沒人知道。

現在認為的孩子養得好就是吃飽飯,有條件的吃點水果。什麼堅持母乳喂養,合理添加輔食等理論可以說完全沒有。

現實情況也確實沒辦法達到這個要求,他所能做的是在現有的條件下,研究怎麼才能養出更健康更聰明的孩子。

他能怎麼辦呢,隻能先弄心理健康這一塊。至於生理健康這塊,還要等他去選修了醫學和化學才能自己去搞。任重而道遠啊。

-----------------

54年是學習的一年,孫誌偉在抓緊攻讀本專業課業的同時,

開始自學和旁聽生物和化學專業課程。

年中的時候,他終於瞅到機會靠近檔案室,隔空查看到了文津街特務案的卷宗。也終於搞清楚了文津街那個院子的情況。

原來,那個案子初期因為涉及多個部門,院子就被安全大院這邊暫時收繳,歸屬單位也就成了安全大院。

去年又扯出一個新的案子,跟前一起案子關聯了起來,導致遲遲不能結案。

按正常情況,一旦結案,案件中涉及到的幾套住房就會劃歸地方街道出租出去。

但是這個院子所在的案件越扯越廣,院子的歸屬最後就成了安全大院的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