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某汪姓藝人的博客,我想到了一個故事。
話說有一隻青蛙住在井裡,每天生活得自由自在。有一天,一隻大海龜經過井口,青蛙看到,便邀請海龜下來井裡玩,並且自誇道:‘我想玩的時候,就在井裡蹦蹦跳跳;跳累了,就鑽到水裡遊泳。水淺的地方,還可以踩踩爛泥。瞧瞧井裡的那些小蟲、蝦和螃蟹吧,哪個能比得上我呢!這麼大的一坑水,就是我的天下。我在這裡逍遙快樂,勝過住在天堂!你也下來看看吧!’
海龜被青蛙說得心動了,決定接受青蛙的熱情邀請。可是,它的身軀實在太大了,根本下不到井裡,於是青蛙問道:‘大海有我住的這口井大嗎?’
大海龜笑著說:‘大海遼闊無邊,深不可測。千裡的距離算是很遠了吧,可是它無法形容大海的遼闊;一千丈應該算很高了吧,可是它遠遠比不上大海的深度。上古的時候,十年有九年鬨水災,海水卻不見增多;後來,八年有七年天旱,海水也不見減少。我在大海裡遊來遊去,無拘無束,我覺得住在那裡才是最大的快樂啊!’
青蛙聽了這番話,既吃驚又慚愧。從此,它再也不敢向彆人誇耀自己的家了。
故事名叫《井底之蛙》,相信看過的人都能清楚它要告訴我們的是什麼。
所謂‘井蛙不可以語於海者,拘於虛也;夏蟲不可以語於冰者,篤於時也;曲士不可以語於道者,束於教也。’
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意思是說,對井裡的蛙不可與它談論關於海的事情,是由於它的眼界受著狹小居處的局限;對夏天生死的蟲子不可與它談論關於冰雪的事情,是由於它的眼界受著時令的製約;對見識淺陋的人不可與他談論關於大道理的問題,是由於他的眼界受著所受教育的束縛。
同樣的道理,某汪姓藝人不過是一個普通人,她無法想象這個世界上比她聰明的人到底是什麼樣的,所以認為大家都跟她一樣,她自己一千年寫不出來的東西,認為彆人也寫不出來,懷疑彆人背後有一大群人在替他捉刀。
在這裡我隻問一句,能寫出《古今賢文·勸學篇》、《逍遙遊·大魚》和《念奴嬌·赤壁懷古》這種千古名篇的人,會當彆人的槍手嗎?
如果有這樣的人,那麼給我來一打,我不嫌多。
其實本來這種事我都不屑解釋,但某汪姓藝人想栽贓我,那就實在太可笑了,區區一隻井底之蛙,看到的天也就井口那麼大,試問又怎麼能想象到真正的天空到底有多大呢?”
張昭寫的內容有些多,至少相比起汪雪兒發的博客字數要多多了,主要是故事占了不少的篇幅。
《井底之蛙》的故事在前世人人都知道,但在這裡,卻屬於首創,他相信這個故事遲早也會傳得人儘皆知的,因為很有教育意義,而汪雪兒作為這個故事誕生的始作俑者,肯定會因為這個故事而“名聲大噪”。
寫完後,張昭檢查一遍,確定沒什麼錯處,立即上傳到博客上。
……
程成第一時間就收到了更新通知,立即登錄博客看了起來。
《井底之蛙》的故事非常簡單直白,甚至顯得很幼稚,幾歲的小孩子都能看懂,然而正是因為如此,才顯得它尤其可貴。
這樣的一則小故事,就等同於一個寓言,非常具有教育意義。
不過最讓程成佩服的,還是那句古文寫就的話:“井蛙不可以語於海者,拘於虛也;夏蟲不可以語於冰者,篤於時也;曲士不可以語於道者,束於教也。”
這句話,比故事精辟多了,也讓他更佩服“才高九鬥”的才華,他也看過汪雪兒的博客,但他是不信汪雪兒說的,什麼背後有一群人,那根本就是胡說八道。
作為一個文化圈的人,他更清楚一件事,正如“才高九鬥”在博客裡所說的,能寫出《古今賢文·勸學篇》、《逍遙遊·大魚》和《念奴嬌·赤壁懷古》這樣千古名篇的人,會願意去當彆人的槍手嗎?
這三篇詩詞文章無論拿出哪一篇來,都足以讓一個人聲名遠揚,根本不可能被收買,因為有了名氣,還用擔心會沒有利益嗎?
而且身為文人,名氣看得比錢財更重要,誰會願意為了點錢而甘願當個寂寂無名的人呢?尤其是對文人來說,更需要名氣來給自己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