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千是三部最經典的啟蒙讀物,前世明代思想家呂坤曾說:“初入社學,八歲以下者,先讀《三字經》以習見聞,讀《百家姓》以便日用,讀《千字文》以明義理。”
之所以沒有把《百家姓》給弄出來,那是因為《百家姓》不單單是一篇蒙學文,更涉及到了姓氏編纂這一重大曆史意義。
在姓氏文化中,《百家姓》是一種特殊的曆史文獻,記載了華夏姓氏的發展,它與姓氏家譜、方誌、正史構成完整的曆史,是珍貴文化遺產的一部分,是華夏特有的文化現象,流傳至今,影響極深,它所輯錄的姓氏,還體現了華夏人民對宗脈等的強烈認同感。
所以張昭清楚,這就是一個戰略級的核彈,一旦拿出來,分分鐘讓整個社會震動起來,影響力太大,用來對付“吃瓜玩樂”純粹是大炮打蚊子。
《千字文》就不同了,它沒有什麼重大曆史意義,最特彆的,大概就是它是從王羲之書法作品中選取的1000個不重複的漢字組成的。全文為四字句,對仗工整,條理清晰,文采斐然。語句平白如話,易誦易記,在前世是影響極大的兒童啟蒙讀物。
想想看,一千個不同的字,並且還要朗朗上口,語句通順,兼顧押韻,單隻論其中一點,或許很簡單,但全部要求加在一起,那就千難萬難了。
“……指薪修祜,永綏吉劭。矩步引領,俯仰廊廟。
束帶矜莊,徘徊瞻眺。孤陋寡聞,愚蒙等誚。
謂語助者,焉哉乎也。”
張昭一邊想,一邊把整篇千字文默寫了下來,之後查漏補缺,確定沒有錯彆字,這才繼續加了一段話。
“說來真是巧了,我也看過秦老的那個專訪,現在‘才高九鬥’珠玉在前,本人不自量力,也編寫了一篇蒙學讀物,名為《千字文》,同樣請秦老指正。@秦書文
不過我不像‘才高九鬥’那樣要打什麼人的臉,就是想問一句,‘吃瓜玩樂’是親眼見到我跟齊師姐暗地裡狼狽為奸嗎?如果有證據,請拿出來,若是沒有證據,小心被齊師姐起訴哦。”
又檢查了一遍後,張昭發到了博客裡。
他本尊的博客號粉絲並不多,至少比不上他拇指上的粉絲,經過《大魚》動畫的發酵,他拇指的粉絲快接近一千萬了,妥妥的超級大網紅。
不過張昭對經營網紅沒什麼興趣,他更感興趣的是拍電影,《小鬼當家》所有在室內的戲份已經拍得差不多了,現在都是室外的戲,等拍完後就可以殺青了。
做完這一切,張昭
在去忙拍戲之前,給齊玥發了一條消息:“齊師姐,我發了一篇博客,你可以先去看看,我估計‘吃瓜玩樂’一會又要自打嘴巴了。”
張昭對此很有信心,秦老看到《千字文》後,一定會跟誇《三字經》一樣讚它,並采用作為蒙學讀物,而“吃瓜玩樂”這個欺軟怕硬的家夥,估計又會找借口幫他自己開脫,因為他要是敢硬剛秦老,那麼整個國家可以說沒有他的容身之所。
接下來,張昭隻要等著看好戲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