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眾人心思各異之下,張昭忽然落筆,筆走龍蛇,一氣嗬成:
“梅雪爭春未肯降,騷人閣筆費評章。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隨著張昭落筆之下的第一個字寫完,旁邊的甄光耀和尤光目光不由一驚,張昭這手毛筆字竟然寫得不錯?
這個世界沒有瘦金體,兩人是第一次見,甄光耀或許沒什麼感覺,隻是覺得竟然有些好看,但尤光卻是練過毛筆字的,卻從沒見過這種書法。
儘管沒見過,但卻一下子意識到了這是一種前所未見的書法,運筆靈動快捷,筆跡瘦勁,是一種風格相當獨特的字體。
他從沒見過,張昭到底是從什麼地方學來的?
緊接著心裡就是“咯噔”一下,糟了,本來是為了為難張昭的,但現在張昭卻出人意料地展露出了一手極其飄逸的毛筆字書法,這簡直是為了給他加分啊。
但這時候後悔也來不及了,因為張昭很快就寫完了一首詩。
“好了,還請兩位過目。”張昭擱下毛筆,盧梅坡的《雪梅》可是他前世記憶中最深刻的關於描寫“雪和梅”的詩了,也算得上聲名遠播了。
詩的前兩句寫梅雪爭春,要詩人評判。首句采用擬人的手法寫梅花與雪花相互競爭,都認為自己占儘了春色,互不認輸。這其實就側麵地將早春的梅花與雪花之美表現了出來。次句寫詩人左右為難,難以評判高低。詩人原本以為一揮而就,但由於難以評判,隻好放下筆來思索。
後兩句是詩人思索過後對梅與雪下的評語。就潔白而言,梅比雪要差一些,但是雪卻沒有梅花的香味。“三分”形容差得不多,“一段”將香氣物質化,使人覺得香氣可以測量。這樣將梅和雪的特點用兩句詩表達出來,實在是妙趣橫生。
尤其是後兩句,就算
沒有學過全詩的人,也能輕鬆地背出來。
看著整齊地羅列在白紙上的二十多個字,甄光耀目光呆滯,一時忘了拿起來觀看,連主持人的心境也無法保持了,雖說他對毛筆字沒有什麼研究,但那二十多個字卻如同一幅美妙的山水畫,讓他心神巨震。
尤光就更不用提了,因為坐在張昭的對麵,他還無法完全看完整首詩,但無論張昭寫得怎麼樣,光是這一手從所未見的毛筆字書法,就足夠讓電視機前的觀眾把張昭的才華無限拔高了。
他後悔了,早知道張昭會這麼一手,他就不該提議讓他寫毛筆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