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歸國一年找人了解過,我國的洋務沒生出根須,是死物,不會生長。我在日本看到的工業有一股活力,那是不斷發展的感覺,每年都在生長,壓都壓不住。
為什麼?差彆在哪裡?原因兩方麵,專業的人才培養,成套的西式教育和關稅。
最開始的工業起步技術差,底子薄,有些門類被外國貨一衝,就賠錢,工廠就死掉了,缺少門類,整個體係就不能發展,如一個人,缺胳膊少腿,生來殘疾,成不了大事。
關稅控製,是外國套在我們頭上的韁繩,有什麼彆人不希望我們有的產業門類,有發展可能了,就把關稅一降,直接衝死,甚至還可以給賣進來的貨物補助發錢,降低價格。
西方有不少國家,很多小國就是這樣被玩殘的,有力大國,都是工業齊全,可以控製關稅,發展強處,修補短板。
教育可以引進,改革,內政可為之。關稅不打仗,恐怕是真沒辦法,我原來的構想是,談判把東北關稅管起來,封起來,向東北修鐵路大量移民,在東北引進西式教育,教育人才,嘗試變法,改革政體,學美國開國的路子,東北乾好了,發展三千萬人,有超過日本半數的人口,把新法立起來,投錢加速把工業整全啦,然後反向改變關內,有三千萬的根基,就是打仗也沒人能變天。
現在群狼環繞,穩住國內,國外大體不變,不敢太刺激列強,以免釀成大變,不可收拾。
用此策,也可緩緩圖之。
我隻怕國內表露有振作之意,外敵來侵。內部中央亂起來,列強和日本會支持不同地方勢力,分裂國家,畢竟日本,打敗了我國,可以被扶持製約俄國,國小也好控製,容易壓製。
而為了防止我們成為不可控製的工業國,所有工業國家都有欲望插手,遏製我們。”
張克也不謙虛,把所思所得說出來,供為參考,除非有更好的辦法,說服自己,要不然下一步就是找人實踐。而在中國,有能力去推動實行的不多,眼前就有一個。
“君澤對西學了解頗深,不是我們能比的,但國策如何實行,事關重大,你不通政務,卻是要我來為之。
我久在中樞,舊友,門下眾多,創辦洋務多年,可以說國內懂洋務的北方多在我麾下,南方以張之洞為首。
我會先在暗中找實乾之人,多方商討,看可不可行,若都言可行,再在南北支持洋務中人宣揚。
你的想法想要實行,錢財耗費不知多少,要朝廷把東北單劃異類,少說十年的支持以見成效,真是年輕人,才有如此大的手筆,但乾大事不可謀於暗室,也不可急躁,正好首要之事,是修到東北的鐵路,並不耽誤,我會儘力,早些推行下去。
你孤身在北京,就在我這裡住下,一些雜事交給友文幫你處理,以後會有很多事,需要谘詢與你”
卻是老人有了精力不濟之態,揮手送客了,三人都站起身來,張克行了禮,隨著友文出去了,相互交談,這人卻是李親族出身,正經的得力心腹,兩人都有心事,熱絡卻少攀談,隻道來日方長,被安排住下,通知張過先回去不用等自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