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不多的糧食,留著以後應急用,還有那些實在活不下去的鄉親,會給一點點,主要是怕你們不知什麼時候才能有糧食再送過來。”
說完以後,外婆看向他們,這次是兩手空空過來的。
聶遠他們這次沒有像上次,一來就帶好多東西,他們想先看看再說,根據需要再拿多少東西出來。
要不然像剛才鎮長的事,還會有很多,人本來就容易得紅眼病,再加上現在困難時期的緊俏物資,不小心處理,真的是好心,成為壞事了。
當那場新的災難來臨之時,這個小村因為提前做好了準備,並沒有遭受太大的損失。
村民們對聶遠感恩戴德,而聶遠也因此事聲名遠揚。
聶遠心中暗忖,必須得加快讓村民自救的速度了。
他對外婆說:“外婆,這一次我們沒有直接帶很多糧食過來。如果直接帶過來。鄉親看到又想著分掉了,不分又覺得好像我們欠他們的。”
“不過外婆您放心,首先您家的糧食是不會缺少的。至於其他的鄉親,我們不能一味地滿足他們。也得讓他們自己想想辦法吧!
如方多打點野菜混合著糧食吃,有沒有什麼地方可以打個獵啥的。”
聽這外婆一陣無陣,說:“小遠,你當是我們這些鄉親傻了不成,這些當然早用上了。現在到處是鬨饑荒,哪裡還有野菜可挖,再說我們附近也沒有打獵的地方。”
聶遠有點不好意思,他說:“地裡的產量怎麼樣?”他前世記憶裡可是知道,後世的畝產可是不老少。
要是努力點,雖然沒有後世那些好的品種,產量總量能提高一點吧!
外婆又是感歎道:“現在各家各戶都是掙工分,乾多乾少都那樣,哪裡還有積極性。”
聶遠心想是啊,挨餓也沒有讓他們的積極起來。
就好像有句一段寓言,叫一個和尚挑水喝,兩個和尚抬水喝,三個和尚沒水喝一樣。
工分,起源於新中國成立後,農村建立的農業生產互助組,在農業生產合作社和農村人民公社中普遍采用。
這種方法主要有底分死記、底分活評、定額記工、聯係產量計算勞動報酬等。
由於操作上流於形式,致使平均主義和大鍋飯普遍存在,按勞分配原則無法體現,乾多乾少,乾好乾壞,工分都一樣。
看來還得是要調動大家的生產積極性才行,要不然聶遠就是再多的糧食也是個無底洞。
於是聶遠又說:“就沒有辦法了嗎?”
一直沒有說話的聶遠舅舅許大壯說:“要想讓地裡多長糧食,除了要人勤奮,還要土地肥沃。
再加上不缺水,產量自然就上來了,現在最主要的是乾旱,莊稼還怎麼生長啊?”
聶遠聽了,心中猶如醍醐灌頂一般,這不就是一個方向嗎!倘若能將靈藥園中的靈水弄出些許來,不知是否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