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我把醃肉放在兩個壇子裡,是準備大壇子裡的留著咱自己吃,小壇子裡的送人”。
看老太太滿臉問號,冷千樾趕緊跟她解釋:“我今天晚飯前,要去趟張大娘家”。
“張大娘?你要去張婆子家”?
老太太愣了愣。
片刻,她又點頭道:“那好吧”!去的時候再提兩瓶酒,拿一條煙,那老東西抽煙喝酒樣樣能”。
顧老太太沒問冷千樾去張婆子家乾啥。
孫子走之前跟她交代過,這姑娘不管乾什麼都彆乾涉她,她有自己的主意。
再說了,即便孫子不交代自己,老太太也不會過多乾預冷千樾的私事。
她是個豁達大度,講究民主的人。
兒孫的事她該管的管,不該管的從來不跟著瞎叨叨。
冷千樾去找張婆子是啥目的,老太太已經猜出個大概:
“樾樾,那張婆子是個性情古怪,不好打交道的人,你去了她家要看眼目行事,說話要注意分寸”。
“唉,都怪我不中用!要是我這身體能下地走動,我和你一塊去找她”。
鹵水點豆腐,一物降一物。
總是臭著一張臉,對誰都愛理不搭的張婆子,十裡八鄉唯一打怵的人就是顧老太太。
能把潑辣戶劉嬸子噴得三天不敢出門的張婆子,見了顧老太太比貓見了老鼠還要乖巧溫順。
當然了,張婆子敬畏老太太是有原因的。
書中描述,老顧家三代根正苗紅。
抗戰和解放戰爭時期,顧家人為保家衛國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顧家老爺子解放戰爭時參加過支前小分隊,還是小分隊的隊長。
他的大兒子,當年隻有18歲的顧和平,在他的影響下也加入了支前大軍。
爺倆帶著支前小分隊,跟隨解放大軍風餐露宿,翻山越嶺,一路從山東走向華東,為支前工作立下了汗馬功勞。
後來,顧老爺子因為身體透支,累倒在追隨四野南下的路上。
兒子顧和平支前結束後,因為表現突出,被評為“支前模範”。
人民政府沒有虧待顧家人,顧北揚的父親顧和平解放後被安排在公社武裝部工作,後來,在一次執行任務時英勇犧牲。
老顧家父子能如此英勇,自然是跟家裡的掌舵人顧老太太分不開。
顧老太太抗戰時期就投身了革命事業。
身為婦救會主任,她不僅帶著青婦隊員冒著敵人的炮火給戰士們送水送飯,從前沿陣地搶救轉運傷員,還走村串戶動員男人們參軍打仗,保家衛國。
老太太的威名一直都在。
直到現在,十裡八鄉的人一提起她,還會紛紛豎大拇指。
老太太如果出麵去找張婆子,冷千樾根本不用這麼麻煩。
可老太太的身體不允許呀!
冷千樾總不能背著她去找張婆子吧?
“奶奶,我自己去就行了,有您這根定海神針在,張大娘會給我麵子的”。
冷千樾覺得,張婆子能常年踩百家門子給人料理喪事,並且從來不出岔子,除了脾氣硬剛,有兩把刷子外,人品和智慧肯定也是在線的。
有些事,她肯定比彆人更懂得把握火候,拿捏分寸。
憑借老太太的威名,加上自己的厚臉皮神功和這顆聰明無比的腦袋,拿下張婆子,那是瞎子擤鼻涕——把攥著的事。
去張婆子家之前,冷千樾除了煙酒和醃豬肉,又弄了四個下酒菜
——芹菜拌花生米,炸的酥脆的小乾魚,事先做好了的肉脂渣和茶葉蛋。
“嬸娘,我要出去一趟”。
“晚飯我都準備好了,你煎完藥後照顧奶奶她們吃飯吧”。
出門前,冷千樾得提前安排好一家老小。
因為中午送出去的那幾個肉餅,她跟二嬸娘說話時很有底氣。
“該乾啥就去乾啥,囉嗦個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