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用戶數據丟失或破壞
5、內存泄漏,係統無法登錄
6、其他導致功能無法測試的問題
2級bug:(嚴重錯誤)
1、重要功能不能實現(例如:用戶所要求的功能缺失,該有的頁麵未實現,邏輯不
通,重要圖表數據未開發,等)
2、錯誤的波及麵廣,影響到其他重要功能正常實現
3、非常規操作導致的程序崩潰、死機、死循環(非常規操作:用戶使用軟件時不會進
行的操作)
4、係統中數據保存後數據庫中顯示錯誤
5、密碼明文顯示
6、頁麵無顯示白屏,無數據
7、地圖數據和圖表數據不一致
3級bug:(一般錯誤)
不影響產品的運行、不會成為故障的起例如:列名與列名下的內容不一致
3、查詢錯誤、數據錯誤顯示
4、簡單的輸入限製未放在前端進行控製;(格式顯示,如登錄和注冊中的格式判斷可
由前端判斷)
5、刪除操作未給出提示
6、邊界條件錯誤或者未做限製
7、係統未做優化,數據頁麵加載慢,操作卡頓之類(性能層麵問題)
8、兼容性問題(分辨率,係統版本等等)
4級bug:(界麵問題)
程序在一些顯示上不美觀,不符合用戶習慣,或者是一些文字的錯誤
1、界麵不規範
2、輔助說明描述不清楚
3、提示窗口文字未采用行業術語
4、界麵存在文字錯誤
5、操作時未給用戶提示
6、文字排列不整齊等一些小問題
5級bug:(建議性問題)
1、對於產品設計方麵的意見和建議
2、對於產品界麵優化方麵的意見和建議
3、對於產品需要優化增強用戶體驗方麵的意見和建議
四、bug的優先級
1.p1:即“馬上解決”,優先級最高,應立即修複的問題,要求開發人員必須立即修
改這條bug,一般是指該缺陷導致程序完全不能滿足產品的需求,基本功能明顯未
實現或不可用,阻塞了測試流程與進度等。
2.p2:即“急需解決”,表示問題的修複很緊要,很急迫,關係到係統的主要功能模塊
能否正常使用,包括功能、數據,或者其他的一些比較著急的需求。
3.p3:即“高度重視”,表示有時間就要馬上解決,主要是指係統實現的功能與預期結
果要求較大,但不影響其他功能和主要的核心功能。
4.p4:即“正常處理”,按照個人計劃處理就行,主要是指界麵,交互和一些特彆小的
功能出錯,但是可以跳過此類bug繼續進行測試。
5.p5:即“低優先級”,一些可修改或不可修改,或者是還不確定能否修改成功的
bug,不影響用戶體驗使用,不過修改了最好,一般如果要修改且時間來不及可以
在後麵的版本更新中再進行修改即可。
備注:嚴重性和優先級並不總是一一對應。有時候嚴重性高的軟件缺陷,優先級不
一定高,甚至不需要處理,而一些嚴重性低的缺陷卻需要及時處理,具有較高的優
先級,視具體情況而定。
bUG等級分類參考
一.bug等級分類
1.崩潰:阻礙開發、測試工作;造成係統崩潰、死機、數據丟失;主要功能、基本模塊丟失、一級菜單不能使用;
2.嚴重:功能設計與需求嚴重不符;數據數值計算出錯;程序接口調用出錯;
3.一般:功能未實現但不影響使用;操作時間較長;數據庫表字段過多;頁麵樣式(如錯彆字、界麵格式不規範、頁麵顯示重疊、不該顯示未隱藏、描述不清楚、提示語丟失、文字排列不整齊、光標位置不正確)
4.次要:頁麵建議性問題不影響正常使用;用戶體驗感覺不好;
(注:對應禪道類型嚴重程度1.2.3.4)
二.bug狀態
1.待處理:測試人員與網站使用人員發現問題提交的狀態。
2.已確認:由開發人員確認。(此步可省略)
3.已處理:經測試人員與開發人員討論確認bug,修改後未驗證。由開發人員來設置。
4.已修改:測試人員驗證bug已修改。由測試人員來設置。(在禪道關閉bug)
5.仍存在:測試人員驗證bug修改不通過。由測試人員來設置。(在禪道激活bug)
6.暫不處理:當前版本不作修改,後續版本再作處理。由測試人員與開發人員討論後設置。
對於外包或其他按照缺陷類型與缺陷等級來評估軟件質量的企業,提交缺陷報告時,準確定義缺陷類型顯得尤為重要。這裡列出了常見的幾種缺陷類型,分彆為功能缺陷、邏輯缺陷、數據問題、界麵問題、兼容性問題、環境問題、性能類缺陷、需求缺陷以及變更問題。提交缺陷報告時,依據不同類型的缺陷提交,再輔以完整附件與初步定位問題的結果分析,更有助於提高開發人員修複缺陷的效率與質量。(提升開發人員的效率,也正是測試人員展現自身附加價值的一種能力~~)
1功能
影響了重要的特性、用戶界麵、產品接口。如功能錯誤、功能缺失、功能超越、需求二義性。
2邏輯
不符合業務邏輯。如:分支不正確、重複的邏輯、忽略極端條件、不必要的功能、誤解、條件測試錯誤、循環不正確、計算順序錯誤、邏輯順序錯誤
3數據
影響數據輸入輸出,數據邊界、範圍。如:數據保存錯誤、數據單位不正確、數據維數不正確、數據範圍不正確、數據覆蓋、外部數據錯誤、輸出數據錯誤、輸入數據錯誤、數據檢驗錯誤、精度不夠、舍入錯誤、接口傳遞數據。
4頁麵
人機交互特性:屏幕格式,確認用戶輸入,功能有效性,頁麵排版等方麵的缺陷。如:界麵風格不統一、屏幕上的信息不可用、屏幕上的錯誤信息、界麵功能布局和操作不合常規、圖片顯示錯誤
5兼容
軟件之間不能正確地交互和共享信息。如:操作平台不兼容、瀏覽器不兼容、分辨率不兼容。
6環境
由於運行環境引發的問題。包括測試環境、預發布環境、正式環境。環境類缺陷也需要重要排查,提交缺陷報告時,要備注好結果分析,是配置問題還是穩定性問題。
7性能
不滿足係統可測量的屬性值,如:執行時間,事務處理速率等缺陷。由性能測試工程師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