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襄城。
北部。
渡過河,再過一百二十裡,就是突厥數萬南下大軍的營地。
北狄與定襄對峙軍隊長期駐紮在此地。
這裡由大突厥名將,特勒王木勤思力統領。
阿史那木勤思力,是大突厥係的皇族後代。
他既是武將,還是智將。
除開突厥可汗本部帶來的兩旗王帳軍外,分彆征召了大突厥國的強大貴族。
阿骨部,渾部,撲骨部,赤烏部,北山羊部,西突厥雜部落阿達瀾人。
名義上,六部均為萬戶部落,實際上數量參差不齊,實力也是有高有低。
這不,牙帳外麵,阿骨部同渾部的人吵的不可開交。
阿骨狀告渾部胡亂指揮。
渾部狀告阿骨胡亂進攻。
總之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弄的木勤思力是焦頭爛額。
草原上蠢羊!
近兩萬人,乾不死小小的兩千南國騎兵,還有臉吵?
那玩意能是天兵天將?
這要是趕上他年輕時候的暴脾氣,指不定還得收拾這兩個部落。
“報。”
一名身覆精甲,腰佩精良馬刀的戰士進入木勤思力的牙帳。
“定襄城裡,出現軍情,上官虎向西側阿骨,渾部的防區進發。王右寧也率軍,意圖攻擊東側的赤烏,北山羊等部。”
木勤思力先是一驚,隨即倒吸了一口涼氣。
草原人要長期生存,並不能集中在一起,光水草這一條就不夠。
六部以王帳軍為中心,成七個防區的形式,與定襄邊軍對峙。
“迅速派遣斥候打探情報,捉鷹人全部出動,必須要將定襄軍的舉動全部掌握。”
情報是交戰的核心,隻有信息足夠,將領才能進行相應的安排,否則就是瞎子,這是兵家大忌。
“南人各部兵力如何分配?徐州軍算上新來的猛人上官弘,超不過三萬,定襄軍窮不拉幾,從沒過二萬五。”
“東側出了六萬,西側也出了六萬,都是一萬正兵,帶五萬良家子。”
木勤思力先是一驚,數量這麼猛,隨即就感覺不對勁了。
“什麼意思?良家子大規模出征?”
帝二十年,楚國下令征發良家子,以補充定襄前線的不利局麵。由帝國大將上官虎,帶領十萬楚國子弟進入定襄城訓練。
周雲這幫山匪,也就是那個時候加入的定襄大營。
“很明顯,南楚又要用大楚子弟那一套了。”
“隻是以往都是訓練一年等到軍備充足後,才開始。這次後勤沒有補上,時間太倉促。”
主位下,一張貂皮大案後,一位老者默默講出自己的判斷。
此人乃是木勤思力的軍師,王老秀才。
他是先帝時期的人物,一生被權貴擋在科舉之外,家中多餓死,還被族中迫害發配邊疆。
木勤思力發掘他的才華後,不僅高位以待,還命令突厥細作,冒死把他的小孫子帶來。
“有沒有可能是陰謀詭計?”木勤思力非常尊重這位王老秀才,對他的判斷也很少質疑。
“陰謀詭計,也要建立在實力上。”
“定襄地帶,全是平原,我大突厥國占據兵力與地形的絕對優勢,他們當縮頭烏龜還好,冒頭那不是成心找死。”
王老秀才喝了口茶,侃侃而談。
“可惜,上官虎和王右寧這等萬人敵讓我很棘手,若是海山在就好,這次非得找機會砍一個。”
好機會卻很棘手,木勤思力思索片刻,不甘心的道。
突厥同大楚定襄一帶的爭鬥,是長期的博弈,木勤思力隻想占便宜,一戰而定是不切實際的。
“不怕上官猛虎,也不懼北地槍神。老夫真正擔心的是上官弘。”
“這個人,能以殘兵,將兩個萬戶部落玩弄於鼓掌,且對上的還是賀詩楚。他的兵家實力,在我之上。”
木勤思力抬頭,望著遠方還在爭吵的兩部,也露出了擔憂之色。
是啊,上官弘,這個人不可小視。
門口那兩個,不就是剛剛被迫害。
牙帳裡,漸漸有突厥貴族等其他高層到來。
會議一直持續到夜晚。
最終,突厥特勒王下令。
各部擺開陣勢,出擊要迅速,發現問題,即刻撤退。
山林危險,隨時能被定襄邊軍斷了後路。
原則上吃一口就走,吃不吃得到不要緊,突厥勇士不能崩了牙。
定襄大局暫時影響不到馬邑山林裡的周雲。
馬邑郡西北邊境。
這裡有一處山堡,名老鷹山。
裡麵的趙有錢聽銅鑼腦袋說,
那是他以前的兄弟,他要來了,夾道歡迎。
可以來投靠,一點問題沒有。
誰料,
大夥蹲這裡喝西北風數個時辰。也沒見動靜。
“奶奶個熊,趙狗蛋那孫子,怕我們是突厥人奸細,丟了小袋乾蒸餅叫我們滾。”
老當家氣急敗壞的說道。
“算了,處在邊境山林,王法也管不到的地方,又是戰區。不搶我們就不錯了。”
老鷹山的情況,周雲表示理解。
換成是他,猛然看到以前的兄弟要來投靠自己,還帶著幾個奇形怪狀,看著武力不弱的人。
誰敢放你們進來,萬一子夜來一手開門大吉。
那不是一朝回到解放前。
“接下來怎麼辦。”劉貞詢問周雲。
在他看來,周雲才是這支小隊的主心骨。
去哪裡,確實是個問題。
周雲連廢物係統都開啟了。
可還是沒有答案。
往南數百裡是馬邑郡城,那裡雖然沒有定襄的駐軍規模,但也偏向於軍城。
萬一上官弘發覺他未死,在馬邑準備了人手,那不是自己送上門。
就算能躲過去,也過不了樓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