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川城寨。
李氏的兵卒靠在牆垛,視野所見,全是黑色的海洋。
目之所及,十幾個山頭全是人。
無數楚人奴隸,他們骨瘦如柴,眼神空洞,趕著數以十萬計的牛羊在遠方的山林裡。
撲骨、赤烏、北山羊、阿達瀾,還有兩個沒見過的部落。
他們的圖騰武川鎮並不認識。
十幾個數萬人的大方陣,如同浮遊在海洋的微生物,慢慢飄來。
他們牲畜奴仆眾多,能夠堅持很久。
木勤思力做好了長期攻打的準備,後勤部隊已經到位。
北狄人準備很足,對武川鎮來說,並不是一個好消息。
日出。
霧散。
六月十四日一早,周雲射死了前來勸降的北狄人。
這標誌著,武川鎮死戰到底。
戰鬥正式開打。
蒼涼的牛角號此起彼伏,北狄大軍正式進攻。
王帳軍並未出擊,北狄依舊由部落兵打頭陣。
一支很特殊的部隊隨著車軸聲,緩慢前進。
尼瑪!
打個雞毛。
周雲瞧見了。
二十幾輛攻城雲梯,遙遠的位置還有兩架攻城車。
十八架投石機沒有動,在北狄大旗下,還有四具龐大無比的物件。
係統分析,大概率的投石類武器,可能和歐洲的拋石機很像。
隨著龐大攻城器械的靠近,周雲不由倒吸了一口涼氣。
北狄人的木工技藝絲毫不在大楚之下。
擁有工匠係統,他可以看到細節。
蒙皮處的鉚接,各類杠杆的使用,還有鐵質部件上麵的油脂。
這都不是短時間能夠實現的技術突破。
如此巨型攻城器械,是國力的綜合體現,不僅僅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後期維護更是耗錢大戶。
北狄人的地盤都是大漠草原,木材異常昂貴。
此等器械,對比大楚,更需要耗費國力。
周某人,何德何能,就是搶幾匹馬,也不至於這樣。
千萬不要以為雲梯就是後世電視劇裡的那種梯子,那就是個笑話。
雲梯嚴格意義上來說,應該叫雲梯車。
楚史記載,雲梯者,寬三尺,以車馬運,其大者可三折,長者十五丈。
雲梯是輛車,通過絞盤,將第一節雲梯立起來,第二節再打下去,一般寬度為三尺也就一米左右,二側有護欄。
正常來說第二節雲梯就能扣在城牆上。
至於推倒雲梯,那也是做夢,重量就是幾千斤,得多少人才推的出去。
更何況推出去一兩丈也沒用。雲梯斜在城牆上,因為重力,又會落回來。
攻城車就是雲梯的強化版,它是一個巨大塔台結構,通過絞盤,將類似於雲梯的通道直接搭在城牆上。
如此,守城士兵的高度優勢就沒了,且攻城車的寬度大於雲梯,可供多位士兵同時登城。
大型攻城器械,會極大的削弱守軍的優勢,這也就是為何有些城池可以守,有些守不住。
大型城池都有護城河,如此可以極大的限製雲梯和攻城車的發揮。
但是如果軍力差距太大,再大護城河也能填平。
當然,也有無法填平的護城河。
如江南的建業,柴桑等城池。
那些不是護城河,乃是江。那些地方要用水軍打。
隻是水軍建設不易,耗費巨大,輕易不能成軍。
這也是中華曆史上,南北朝的軍事原因。
第一個攻城的是武川鎮不認識的部落。
熟悉的北疆四部,並沒有上。
應該是把機會讓給了這個愣頭青。
上萬北狄人,分成三個方陣,圍攻三麵。
清水河那一麵,水渠昨天被北狄人堵了,巨大木質水車也被拉倒。
為切斷水源,木勤思力留下了七八百北狄勇士,全是被青山弓射死的。
“嘎茲”
“嘎茲”
……
雲梯部隊,在弓箭手掩護下前進,此次雲梯隻投入十二架。
距離圍屋百步時,雙方弓弩互射,草原人自幼就彎弓射箭,單論弓箭能力自然強於李家弩兵。
但李莊圍屋有十丈的高度優勢,加之具有掩體,還有大盾掩護。
雙方較量第一波,北狄人損失慘重。
可惜,武川鎮的弓弩手還是太少。
滿打滿算,沒超過八百,還分成兩波。
儘管李氏兵卒殺敵效果不俗,但杯水車薪。
北狄人的推進依舊繼續。
隨著一聲聲巨響,土質城寨為之一震。
雲梯如預計般搭上土質圍屋。
可惜的是,武川鎮太高了。
圍屋牆垛還是高於雲梯。
武川鎮城寨,算上突出的牆垛,差不多九丈(22米)。
北狄人的攻城雲梯,已經是非常厲害了。
可惜還是差了半個身位。
它最高也就搭個八九丈,這極大的增加了攻城的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