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建安鐵軍(1 / 2)

楚兵 一代神坑 5020 字 21天前

戰場是最好的老師,血戰是最強的練兵。

身處絕境,萬眾一心。

在屍山血海中,爬出的建安軍,帶著披靡天下的銳氣。

三千多人的後營,輔兵,這幾日二班倒,十二時辰生產。

幾萬突厥人,就倒在馬牆外,

他們剝掉對麵的甲胄,清洗皮革,拚湊出一套套建安軍的盔甲。

大量損失兵卒,建安軍進行調整。

後營裡,身體還行的,補充入正軍。

騎兵全部下馬,參與步戰。

如今,雖然古河溝隻剩下八千兵力,但八千人武裝到了牙齒。

大浪淘沙,雁門子弟,太原子弟,此刻已經質變。

他們巍峨如山,立於古河溝。

散發的戰意,令北狄人窒息。

仿佛古河溝營地,是不可跨越的山峰。

二月八日。

突厥援軍來了。

是過去的良家子,大楚子弟。

老實說,這些人,比現在的草原人厲害。

他們本身就是步兵,專業對口。

投降突厥後,悍不畏死的良家子,等到了製式甲胄,其實力不容小視。

可他們麵對的是建安軍。

大盾如林。

長矛鋒寒。

千人如一,軍紀如山。

這種差距,不是勇氣就能彌補的。

何況,楚國子弟還要仰攻。

這更是在地形上吃大虧。

裴大郎過去乃是商丘縣的豪族,此次入定襄大營,隸屬良家子序列。

但他是大族子弟,一千多自備兵刃的宗族兵,是一般的良家子比不了的。

投降突厥人,他不覺得可恥。

大楚的將門,一個個肚滿腸肥,喝兵血的混子。

霸占高位,說的是忠厚人仁義,乾的卻是缺德事,正乃國賊也。

河源主營裡,他帶著族中子弟,砍了衛寧校尉。

哲哲大王說,打完這一戰歸寧軍就給他了。

大餅在前,裴大朗一直是奮勇殺同胞,呸,奮勇殺敵。

今早搶個主攻任務,本以為是個好事。

誰料,這一刻腸子都悔青了。

這是哪來的楚兵?

三千多人手,才戰一個時辰,折損過半了。

裴大郎苦求哲哲大王,希望能撤下了。

突厥大馬之上,阿史那哲哲,眼眸冰冷。

身後一名突厥勇士,頭發上滿是虱子,手持長刀,寒光閃閃。

裴大朗知曉,再多說一句,就是死路一條。

回去的路上,餘建三用譏諷的眼神看著他。

殺主求榮。

這一刻,裴大朗猛然醒悟。

突厥人怎麼可能讓一個背主之人,拿到兵權。

隨著時間流逝,商丘縣,裴氏的血正在一滴滴的流乾。

大楚子弟,一萬多人出營。

歸建時,不足六千。

當日,裴家大朗坐在荒野的石頭上,等待歸來的子弟。

那天過後,餘建三再也沒有見過裴大朗。

有人說他跑了,有人說他被突厥人殺了,

也有人說,當晚風寒,他凍成了冰雕。

二月八日,血戰一天。

建安軍損失微不足道,楚國子弟數個千人隊,編製都打殘了。

其中一個,更是將編製打沒了。

楊雙坐在轎子上,冷冷的看著這一切。

楊門本部沒有動。

征南大王久經戰陣,知道什麼該打,什麼不該打。

天狼衛死了主將,一片混亂,何況也動不了,他們剩下三千殘兵,那是天狼衛的種子,決不能損失。

牙帳裡。

哲哲大王隻會低頭不語,庫爾支河流域,血都快流乾了,他甚至想離開這裡。

突厥人越來越弱。

建安軍越打越強。

九日,

突厥人軟弱無力。

十日,

突厥人力都軟了。

----------

古河溝。

建安軍營地。

趙忠義過去是山道上的,算是銅鑼腦袋李崗的同行,隻是他半匪半民。

此刻,他的臥榻是一塊上好的羊皮。

他殘廢了,守北線時,天狼衛一個突厥雜種,將他的右腿敲碎。

疼痛讓他暈厥,一覺醒來,就在這地穴裡了。

剛發現,右腿沒有了時。

他哀嚎不已,痛不欲生。

隻是後來看著同鄉,老兄弟一個個死去,他漸漸麻木。

他要回去見兒子,老母親,他不甘心成為廢人。

“趙忠義,到你了,馬上去丙位七號,整理羽箭。”

“哦,趙忠義得令!”

“要不要我拉你上來?”

“不用!老子能行,”趙忠義斬釘截鐵的拒絕。

坑很深,是後營兵挖的,帳篷大量缺失,不得已,隻得挖地居住。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