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金狼衛(1 / 2)

楚兵 一代神坑 3698 字 21天前

二十幾萬騎兵混戰,阿史那翼雕的死,似乎連浪花都沒有掀起。

突厥人從漠北勒爾渾河崛起,半個世紀來,幾乎都在南征北戰,他們的軍隊戰鬥力是很高的。

草原部落在騎兵上,有天然的優勢,他們自幼牧馬放羊,彎弓射箭,可以說是天生的騎兵。

這導致中原農耕兵卒,初入軍旅的幾年,單兵能力上,遠遠不是草原民族的對手。

這也是為什麼絕大部分時間,在帝國衰弱,組織鬆散的情況下,邊患難以解決的根本原因之一。

一千個草原騎兵人均能騎善射,一千個中原騎兵,很多人不僅騎射比不過對麵,甚至連騎馬都不溜。

加上基層官員貪腐,本該豐厚的夥食、軍械、軍餉,皆可能大打折扣,如此雙方戰力差距就更大了。

這也是大楚邊軍被突厥人壓製的主要原因。

可野狐灘戰場上,建安軍的騎兵卻農耕王朝的另一個典範。

它的出產地就是邊軍,這裡長大的孩子耳濡目染,自幼也離戰場不遠。

草原人雖然騎射厲害,但他們上限低,農耕騎兵上限高,他們軍紀森嚴,能完成很多草原人無法訓練的戰術。

建安軍的騎兵在混亂的戰場下,其實最基本的戰鬥單元是保留下來的。

五騎配合戰術他們刻入骨髓,甚至六七八九都行,馬上就能找到適應的打法。

戰場永遠是一加一大於二的。

建安軍的隊官和旅官還使用尖銳的口哨,有節奏的下達指令,這使得雙方在局部戰場上的差距就更大了。

加上的建安軍的精銳五騎營,大量充斥著經驗豐富、悍不畏死的軍官。

他們指揮有度,嗅覺敏銳,幾乎是以碾壓的形式,在虐殺王帳軍跟天狼衛。

馬九將弩放平,忽然側身找到角度,精準封喉,突厥騎兵應聲而倒。

這是倒刺三棱箭頭,射進去就拔不出,且一般射不穿敵人,防止誤傷。

他呼吸粗重,儘力調整,從箭壺裡又拿出一支製式羽箭。

青山弓他借給了後方一個會騎射的兵卒,跟突厥人的大戰,將會持續很久,他必須保持體力。

高強度作戰下,有條件更換,馬九會選擇青山弩。

身旁是四五十個精銳騎卒,刀盾騎兵在前,長槊長矛在後,四五個弓弩手在中間。

弓弩手數量最少,但實際上,殺敵效率最高的,恰恰是最裡麵的幾個弓弩騎兵。

此刻混戰,射箭限製很大,必須找準機會,否則容易誤傷。

好在這種配合戰術,騎三營練習了無數次,角度的調配都是完美的,能最大化給弓弩騎兵發揮。

至於軍功?去他媽的軍功。

生死弟兄,這玩意一起分,死了就多分一點,當大夥上禮了。

遠方,統領赤虎已經岌岌可危了,阿史那忠利骨壓製的很厲害,馬九不禁臉上露出擔憂,稍微有點分心了。

黑蟒李泰在不遠處,被幾十個騎兵保護著休息,他斬殺阿史那天狼衛的萬戶翼雕,此刻似乎消耗很大。

李泰在快速恢複氣血,這樣虎視眈眈,其實對不遠處的忠利骨影響不小,因為他始終要留著三分力,預備對付黑蟒。

東邊建安軍最先接觸的戰場,是一麵倒的屠殺,不管是王帳軍還是天狼衛,他們的騎兵戰術都太老舊了。

完全對付不了建安軍的這一套騎兵配合打法。

突厥人的部落還是世襲製度,沒有明確的兵員補充跟戰後財富補償。

這種情況下,阿史那族的特勒王們明顯有些遲疑,這更加劇了突厥人戰場的頹勢。

但馬九很清楚,草原人的騎兵太多了,是他們數倍,且都是突厥的國本。

在他的角度看,這一場野狐灘之戰,建安軍很難取勝。

強兵不能戰三陣,何況他們還有二萬多弱卒。

除非突厥人崩潰敗逃,否則,楚人贏不了。

就在馬九思索之際,猛然看見戰場之外的鐵力可汗的大纛動了。

完了!突厥可汗沒有失去勇氣,他下場死戰!

三千騎兵,踏山裂石,濃雪滾滾,直奔建安軍的大纛。

“嗡!”

“嗡!”

“嗡!”

蒼涼的號角,響徹野狐灘。

鐵力可汗大纛衝鋒,殺入戰場,瞬間刺激了北狄國的士氣。

一時間,混戰中被壓製的突厥人似乎找回了力量,戰線反推建安軍了。

野狐灘上,無名小坡。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