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個小家夥,好了,我幫你問問我大佬和馮家。”
兩人又寒暄了一會,現在時間還早,不然的話,就留下吃晚飯了,等鐘田文離開,李主席的管家過來,拿過來一份清單,看著鐘田文送過來的禮物,全是金條。
現在黃金漲得很,他看了一眼,這得有百萬港元。
“這小朋友,真是大方,這個事情,不跑腿都不行啊。”
鐘田文坐上了車,從李家向和記趕去,此次去和記,是參與一件大事。
“此次董事會,是向大家說一件事情,那就是公司將向瑞銀借入一筆瑞士法郎,用於收購,此次借入金額為4300萬瑞士法郎。”
如果按照此時的彙率計算,一美元兌換3.06瑞士法郎,這筆貸款也就是7251萬港元;但是等到了1976年,瑞士法郎升值,一美元兌換1.06瑞士法郎,公司入不敷出,要還債的時候,把和記推進了深淵,導致向彙豐求助,彙豐注資1.56億港元,得到了33.5%的和記黃埔的股份,和記與黃埔船塢當時已經於1975年合並。
“之前,大家已經看過了收購計劃,現在大家進行投票吧。”
祁德尊是推動此次會議的人,看看向四周,就見鐘田文舉手,他示意後者發表意見。
“我是同意貸款收購這些標的物的,不過借瑞士法郎,我感覺風險有些大,瑞士法郎,已經升值了一次,難保不會再升值,這樣的風險有些大啊。”
祁德尊說道:“這一點,我也有考慮,不過現在沒有人願意借我們錢,不趁此機會,壯大我們,將失去先機;就算瑞士法郎升值,我也相信,我們收購的標的物,其增長性,會超過其升值速度。”
“好了,我沒有問題了。”鐘田文也投了讚成票,那些鐘田文派來的代表,看到老板投了,他們也投了,其他的董事們,自然也投了讚成票。
祁德尊為什麼會在股災的時候,仍然不顧社會大環境,仍然投資?
其實是他太樂觀了,從六十年代中期起,和記洋行進入了急劇膨脹的高速路上。祁德尊利用部分投資者看好洋行股前景的心理,以發行新股集資的方式,展開連串的收購活動。
1966年和記先後收購了屈臣氏、德惠寶洋行及泰和洋行等三家曆史悠久的進出口商行,這三家洋行與和記洋行構成了和記集團拓展進出口貿易以及批發零售商業的核心。
到六十年代中後期,和記國際已在眾多的洋行中脫穎而出,旗下擁有的附屬及聯營公司已起過50家。
1967年,香江時局動蕩,市民紛紛拋售股票、物業,移居海外,但和記國際的收購步伐並未因此而停止。
1969年,和記國際透過發行優先股集資7.200萬港元,收購了著名黃埔船塢,後來通過黃埔船塢,又收購均益倉。
正是通過在那段時間,大收購,在他心理埋下了種子。
和記國際的成長,一直是通過大收購來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