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右昌,急公好義,智計過人,有經天緯地之才,特命其為內閣首席大學士,主持內閣大政…”
第二個就提到了李右昌,說明其功勞僅次於陸塵。
而再看賞賜,那更是了得,直接就給了個統領百官的首輔。
似乎更印證了老秀才的猜測。
這位李右昌比陸塵更厲害,所以才被如此重用…
給了眾人很多的反應時間,直到大家信服地點頭,老秀才才接著念起來。
隻是語速極快,似是在應付,再無半點激情。
“蕭南索,封衛國公,著其統領東北所有防務事宜,有軍中獨斷之權,不受都察院限製…”
“成鬆,封定國公,授樞密院院長之職,主責邊關防務事宜。”
“蕭六安,封天武侯,任中原主將,統領中原府兵及防務事宜。”
“宋小義,著都察院右都禦史,有監察武將及軍餉之責。”
“許青雲,官居一品,升為戶部侍郎,兼中原提督,主管錢糧及中原五府…”
一連串的封賞,總體來說,都相當大度。
尤其是蕭六安和宋小義,以兩人的年紀直接官至二品,祖墳冒青煙都沒不至於。
一連串的賞賜,就連那死去的人,要麼蔭封妻兒,要麼賜了諡號。
可有心人發現,並沒有王成道的影子。
這就奇怪了,王成道就算沒功勞,苦勞也有一大堆。
就說這收回上京城,都是王成道一人操勞的。
隻幾天的時間,他頭上白發都濃密了很多,最終卻是提也沒提,到底何故?
不過還好,告示還有呢,不過卻不是封賞,而是討伐和一係列的人事調動。
比如那造反的大將李盛和監軍陳黃恩,便派遣了蕭六安前往討伐。
還有蠻族被屠後的無主之地,劃為北疆府,由濟東府巡撫廖建清調任。
西方邊陲上,為防西番軍再次舉兵來犯,派了宋小義率軍鎮守。
起複欽天監監正李淳罡,任禮部尚書並兼任欽天監監正…
一係列的調任,有的理所應當,有的詭異莫名。
就說那李淳罡,傳聞已經早就被關進天牢,按理說應該在被勾麗屠殺的名單中。
現在不但活了,還升任了一品大員…
終於,在各項調任的最後,有一條不起眼的字,提到了王成道。
“因內閣次輔王成道身體有恙,皇上開恩,準其告老還鄉,頤養天年!
內閣次輔由原工部尚書馬文元繼任…”
就沒了。
隻一句準其告老還鄉,看樣子是王成道主動提的。
可功勞提也沒提,顯然很不同尋常。
百姓不明所以,可隱在人群中的李淳罡知道其中內幕。
他斷定,王成道告老,定有內幕。
或許是因為那屠戮百官一事,王成道因憤慨和李右昌鬨掰了,這才被迫告老。
搖了搖頭,李淳罡悄悄退出人群。
他此行隻為體察民情,順便看看這告示的具體內容,是否與心中所想相合。
結果不出意外,從王成道被擠走便能看出,李右昌為人跋扈。
而且,從安排老秀念告文才更能看出,李右昌做事無所不用其極,細節之處更是滴水不漏。
李淳罡瞬間覺得壓力山大,他覺得,要把那李右昌扳倒,隻能行些非常手段。
再說現場,眾人在找到王成道後,都不由意興闌珊。
好人沒好報,王大人這一番真情,又特麼喂了狗。
皇上依舊其昏庸如故啊。
也就在這時,突然有人疑惑道。
“唉?你們發現沒,這裡竟然沒有說敬王,難道皇上把那反賊給忘了?”
經此提醒,大家急忙再次看向告文。
果然,不但沒說敬王,連南方土司造反都沒有任何提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