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哈,今已歲倍,豈隻落雕!太子想獵何物,儘管說,光定為太子射落!”
斛律光曾陪同文襄帝高澄狩獵,見一隻大雕高飛,斛律光隨手射落,人們稱讚其武藝,呼為落雕都督。
因此斛律光聞言,便發出爽朗的大笑,對待高殷全然沒有拘謹和約束,親密得像是子侄。
這在普通臣子中,已有取死之道,但這是斛律光,是齊國的明月,他能左右齊國的軍政大局,他的親昵更是一種讓人安心的認可,事實上原先的軌跡中,他就支持了高演,高演也順利地取代了高殷。
因此他的笑容在高殷看來,實在是有些黑色幽默。
“我欲攬明月,將軍可為我得之?”
斛律光,字明月,他連忙轉移話題:“太子雅量高致,言談風趣幽默,光真是難以追踵啊!”
他說得謙和,但麵上的一滯被高殷所捕捉。
也是,沒有經過利益的分配,哪能一席話就忽悠實權將軍支持自己?
“哈哈哈,我知道將軍持重,故戲之爾!”
兩人爆發出一陣熱情好客的大笑,寒暄進了鹹陽王府。
“不知太子今日光臨敝府,有何事要指教?”
斛律光將高殷迎進廳堂,高殷打趣道:“無事我便不能來了?”
“哪裡哪裡,太子這話說的……隻要太子想,隨時可以來。”
斛律光坐於主位,動動手,就有仆役端來糕點清茶。
原本北朝是不興喝茶的,因為鮮卑是遊牧民族,習慣飲酪漿,稱茶為“酪奴”,也就是乳酪的奴才,偶爾有些興趣學南人喝茶,也會被其他人看不起。
但宗教在此時發揮了作用,道家煉功、佛家參禪,都要打坐、內省,茶對清醒頭腦、舒通經絡有一定作用,因此由僧人倡導飲茶,進而推動“茶禪一味”的思想。
之所以沒有道家,是因為齊國沒有道人,天保六年,也就是兩年前,高洋覺得佛道二教教義教規都不同,就想除掉一個,於是讓兩教人馬在自己麵前辯經,最後道士輸了,他就命令道士們剃發當沙門;有人不服從,被殺了四個,才都奉行了這道命令,因此齊國境內無道士,高洋也就被稱作“無道天子”。
武將多殺生,因此殺孽深重,為了洗濯殺人的業力,便會尋求宗教的幫助,因此齊國的勳貴們多信佛崇佛。
杜牧有詩曰“南朝四百八十寺”,南梁的武帝蕭衍四次舍身同泰寺,陳霸先建立陳朝以後也學著舍身了一次,可見南朝對佛教的推崇。
但北方也不遑多讓,高洋布發、受戒,被僧侶們宣傳為當世轉輪王,利用佛教在民間推廣自己是菩薩的化身,提高自己稱帝的正統性,因此齊國從始到終執行的都是崇佛政策。
佛教在齊國獲得了空前的發展,無限接近於國教,鄴都名下的大寺約有四千座,所住僧尼將近八萬人,聽佛法者常超過一萬,高僧如菩提流支、那連提黎耶舍、慧光、法上、道憑、僧稠、靈裕等,皆一時之選,寺院和僧尼規模,已儼然超越南朝。
從飲茶這件小事,就足以窺見佛教的巨大影響力,已經浸入齊人的骨髓,若想成勢,必須用之。
高殷端起茶碗,輕啄一口,任其在唇齒見流遊留香,舒心沁脾,才緩緩開口:“前些日子的家宴,沒見得您在場,事後才知道您居然是生病了。不知道是什麼病?可嚴重麼?”
斛律光像是想起什麼:“呃、嗯!現在已經痊愈了。當時是出郊狩獵,著了風寒,所以未能入宮參宴,實在是愧疚。若太子怪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