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鳴頷首承認,“對於個人來說,給他們改變命運的機會,對於國家來說,能夠有更多的機會獲取有用之物,何樂而不為呢。”
“陛下,廷尉張湯和杜周求見。”內侍在門外稟告。
“朕知道了,讓他們在殿前等候。”
劉徹站起身,道:“今日先到這,招賢令之事朕會交給張湯他們去重新擬定,到時和另一項詔令一起發布。”
來到未央宮,劉徹笑著問陸鳴:“要不要一起聽聽,應該是有關刺殺你的事。”
陸鳴搖頭道:“沒意思,我還得回去等著李廣呢。”
向張湯二人遙遙示意後,陸鳴轉身離去。
剛才陸鳴和劉徹相處時的輕鬆狀態,被張湯二人看得一清二楚。
張湯早已見怪不怪,他為官多年,皇帝身邊的寵臣換了一批又一批,不過是又多個陸鳴而已。
杜周卻有些羨慕不已,每次麵對皇上時他都如履薄冰,不敢有絲毫懈怠,也不知什麼時候才能像這位富民侯一樣輕鬆。
回到家中,陸鳴吩咐仆人做好待客的準備。
不多時,侍衛進來稟告:“侯爺,李家的人到了,一共來了三個。”
“隨我前去迎接。”
這點基本的禮儀和尊重還是要給的。
見麵後,陸鳴發現來的人除李廣外還有李蔡和李敢,這也代表了李家如今最主要的聲音。
陸鳴引著李家三人來到會客廳,一陣寒暄後,直接問道:“不知李將軍有什麼要問我的?”
李廣臉上有些猶豫,不好意思說出口,終究以前和陸鳴不太愉快。
默默運起“來都來了大法”之後,李廣心一橫,高聲道:“此番前來是想和陸侯商討一下出海尋找銀礦的事。”
果然如此,陸鳴毫不意外。
“不知是李家有誰想要出海麼?”
“是老夫自己想要親自出海,為大漢尋找銀礦。”
“什麼?李將軍您想親自去!”
陸鳴作出一副驚訝地樣子。
“這海上航行可不比陸上,風浪、暴雨、暗礁都能導致船毀人亡,將軍又何必冒此風險。”
大海上可是比陸地上更容易迷路滴,這句話說出來李廣怕是要當場暴走。
這些風險李廣都了解過,以他的聲望和李家的勢力,找幾個出過海的人了解情況還是很容易的。
“多謝陸侯提醒,我來此是有一個具體的事情想和陸侯確定。”
大漢非軍功不得封侯,隻是為了錢的話李廣完全沒必要冒著風險出海。
李廣表情凝重道:“銀礦所在的那座島上有沒有異族番邦?”
在他所了解的情況中那邊是有人的,但他更想聽聽陸鳴的看法,陸鳴不予確認的話,李廣心裡總是不踏實。
如果有本土勢力的話,在開采銀礦過程中勢必發生衝突,那麼他立功封侯的機會就來了,這才是他冒險出海的意義。
陸鳴在腦海中搜尋一番日本的信息,這個時期的日本還處於彌生時代,沒有統一國家,都是大大小小的部落。
就是不知道徐福是不是真的帶著那三千童男女去了日本。
按照《日本國史略》的記載,孝靈天皇七十二年,秦人徐福來。
這回正好可以順便驗證一下真假。
“李將軍放心,那座島上有不少異族勢力,但大都非常弱小,隻是有一點需要注意。”
陸鳴笑著道:“當年為始皇帝尋找仙藥的徐福很可能終老在那座島上,出海時帶著的那幾千童男女都留在那繁衍生息。”
要是李廣能找到徐福東渡日本的證據,比如帶走的聖旨、典籍之類的東西,再控製好當地的銀礦,想來陛下不會吝嗇他一個侯爵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