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為天下建一座圖書館(1 / 2)

劉徹手中拿著剛送來的奏折,心中極其滿意。

以往官員的奏報要是有這麼多字,所用的竹簡都需要內侍給自己一卷卷的搬過來才行。

如今一本小小的奏折就容納了這麼多的文字,拿在手中是如此的輕盈。

“陸鳴啊,單憑這紙張,滿朝文武都要感謝你的好處。”

“說說吧,這次來又是有什麼想法。”

每一次陸鳴進宮都能帶給他一些驚喜,劉徹很期待陸鳴這次又能搞點什麼新花樣。

“這次是另一項技術,和造紙術配套使用的印刷術。”

單獨一項造紙術並不具備太大的意義,當造紙術和印刷術配套使用的時候,足以堪稱人類文明史上劃時代的進步。

印刷術帶來的效率提升,可以讓原本極其珍貴的書籍從壟斷走向普及。

當知識的傳播變得廉價,更多的底層百姓才能接受到所謂的聖人教化。

很多時候,底層百姓和那些勳貴豪強的差距就在那一本書籍之上。

眼界和人脈當然是造成差距的另外幾項因素,但書籍是基礎,也是最容易抹平的一項差距。

當越來越多的平民百姓能夠讀書的時候,他們才有機會去拓展自己的眼界和人脈。

“這印刷術有何作用?”每一個字劉徹都能聽懂,可組合在一起之後就弄不明白了。

不過能讓陸鳴這麼鄭重說出來的必然是好東西。

“這個說起來簡單,陛下可以想想印璽是怎麼用的。”

聞言,劉徹隨手拿起一枚印璽蓋到了手上的奏折上,用力壓實後放回印璽。

看著奏折上清晰的紅色字跡,劉徹豁然開朗,“這就是所謂的印刷?”

和聰明人講話就是輕鬆,你一說他就能聽懂,省了好多力氣。

陸鳴介紹道:“如果我們把書籍的內容雕刻到木板之上,再像這枚印璽一樣按到紙上,一頁書不就做好了麼,把每一部典籍都刻木板,就可以快速印出大量的書籍。”

劉徹愣了愣神,這個看似簡單的辦法竟然如此有效,這麼多年怎麼就沒人能想到呢?

“朕幾乎每天都要接觸這些印璽,早已記不得用了多少次印,怎麼就沒想到呢?”

這個問題問的陸鳴也是有些發懵,是啊,怎麼沒想到呢?

轉念一想,陸鳴才反應過來。

“陛下,因為以前沒這種紙啊。”

以前就是用印,也隻能用在昂貴的縑帛或者絲綢上,能有多少人有機會去用呢。

當紙張普及後,才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去用印章,才會有人去考慮印刷的需求。

雕版印刷術就是在唐朝才發明的,從漢末到唐朝這漫長的時間中,手抄才是書籍的主要誕生方式。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