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這種問題也能解決?(1 / 2)

張騫見自己表態的目的已經達到,也就不再堅持領取這個差事,不給彆人留機會是要遭人恨的。

“丞相言之有理,但要是沒人來領取詔令的話,騫一定要去為大漢取回此稻種。”

出使過西域就是張騫的底氣,西域大小三十六國之多,他依然能憑借漢使的身份平安往來,要不是匈奴人從中作梗,他也不至於十幾年才返回大漢。如今匈奴人自身難保,還有誰敢在這時扣押大漢使者。

那新稻種所在的位置又不在匈奴人的勢力範圍,要是誰敢冒犯漢使威嚴,他張騫就敢血濺當場,之後自有陛下派兵滅其國,誅其族,讓番邦蠻夷沐浴王化。

公孫弘躬身道:“還請陛下儘快發布此項詔令,也好讓天下百姓早日種上這種稻米。”

所謂名不正言不順,剛才所說的報仇不過是為了師出有名準備的說辭,要是能兵不血刃的拿到新稻米則是再好不過。

如果那番邦蠻夷不識抬舉,再讓他們見識大漢的天威也不遲。

貫通儒法兩家的公孫弘早已經對這些輕車熟路,想打你就能找到理由打你,不想打你也能找到理由勸自己。

汲黯此時卻是有些不滿,“要是那蠻夷此番變了想法,老老實實地獻上稻米,那富民侯師門的人被打傷就這麼算了麼,不能便宜他們,該打的還是要打。”

剛才百官群情激奮的時候,陸鳴就知道他們其實是為了儘快獲得新稻米才如此表態,沒想到汲黯卻真的有報仇的想法。

這位右內史的真誠讓陸鳴有些羞愧,打算下次再編故事的時候扯到倭寇那裡,這樣就是真的引來大漢發兵征討也不算誤傷。

如今要是平白把人家占城人給滅族了,陸鳴心裡還是過意不去的,希望他們見到求取稻種的漢使時腦袋聰明點,彆以為離得遠就打不到他們。

“多謝右內史掛念,不過那已經是將近十年前的事情了,當時的那幾個番邦土著還在不在都不清楚,如今也不知該找誰報仇。要是這次他們能配合交出稻種,還是以和為貴得好,我那位前輩臨終前也是如此交代的。”

為了安撫汲黯,陸鳴不得不又把前輩拉出來用一下。

汲黯聞言後也平複下來,既然是陸鳴前輩的臨終遺言,他也不好違背。

“陛下,臣與富民侯已經商討過育種之事,等明年開春之後,就會開始種植這些新糧食。”

新稻種的事情既然已有定論,鄭莊開始彙報眼下最重要的大事,也就是新糧食的育種問題。

“這種事你們兩個商議就好,朕相信你們。”

“陛下,臣有了一個新的想法,要是能成功的話,可以大大加快育種速度。”

陸鳴此言一出,頓時吸引了劉徹以及文武百官的注意力,眼下困擾新糧食推廣的最大問題就是種子不夠多,要是有足夠多的種子,用不了兩年就可以在全天下推廣開來。

鄭莊急忙道:“不知富民侯有何想法,老夫一定全力配合。”

事關育種大事,劉徹也正色道:“如今百官都在,正好說出來大家一同商議。”

眾人都期待地看向陸鳴,等著聽他的新想法。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