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一會後,他試探著回答道:“察舉製下,他們掌握著舉薦人才的權力,這些被舉薦的人也會感謝他們,改變察舉製就等於削去了他們的權力。”
劉徹驚訝不已,“這…這是誰告訴你的?”
說完他環視陸鳴和衛子夫,“朕過來之前你們和他說過了?”
他雖然抱著考察太子的意思,但也沒指望太子能說出什麼真知灼見,一個六歲的孩子能懂什麼。
可太子的回答卻大大超出他的預料,這幾乎已經直指問題的核心。
“據兒,告訴父皇你是怎麼想到的?”
劉據眨眨眼,“老師告訴我,對於那些大臣的行為一旦猜不出原因的話,就一定要往利益上想,這樣才容易得到答案,兒臣覺得察舉的利益就在於此。”
“要是兒臣有察舉的權力,就會舉薦表哥和老師,他們當官後就會幫著兒臣。”
劉徹猛地拍了下陸鳴的肩膀,“朕找你給太子當老師果然沒錯。”
如果是石慶那些人教導太子的話一定不會告訴他從利益出發思考問題,他們是羞於談利益的,可是又做不到完全無視利益,這些人就是這麼矛盾。
劉徹希望自己的繼承人是通透的,是善於把握人心的,太子可以仁德,卻不能迂腐,更不能婦人之仁。
他撫摸著兒子的頭,“以後多和你老師學習,他這人心懷天下又頭腦靈活。”
陸鳴:我怎麼感覺這個頭腦靈活不是什麼好詞呢?
“他們現在對新獎勵製度還不會有太大的抵觸,因為軍中能讀書識字的人大多和朝廷上的官宦大族有著淵源,本就是他們的一部分,那些不識字的人更無法通過考試與他們爭奪機會。”
“朕敲打一番後,這些人能老實一陣,用你的話來說就叫溫水煮青蛙。”
如果早上十幾年,劉徹還不敢輕舉妄動,但現在的他不僅抓牢了錢袋子,還緊握著刀把子,這些人在被慢慢煮熟和屠刀降臨之間會做出聰明的選擇,除了搞點小動作之外不敢大肆阻撓。
“據兒,等父皇煮上二三十年,把他們煮熟後再給你端上來。”
雖然他是皇帝,但也不可能一道命令下去就讓天下百姓立刻學會讀書,可以拿起筆參加科舉考試。眼下就是強行推行科舉考試,來參加的人也還是那群人,因為其他人不識字。
從打破壟斷到普及知識,一定會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現在的既得利益者們依然占據著極大地優勢,沒有被逼到絕路的他們不會團結一致。
他這個皇帝也隻是在察舉之外另開了一道有限的口子,這口子本身還包含了他們的利益在內。
衛子夫聽完後感慨道:“這天下間的大多數人還是像臣妾一家當年一樣,整日為了生計勞碌,沒機會也沒時間讀書,又怎麼能和那些人搶奪當官的機會呢。”
衛子夫的母親當年給人當仆人,艱難地養活她們姐弟幾人長大,要是沒有平陽公主把她送到皇帝身邊,她們姐弟幾人如今可能還在哪個達官貴人的府上當仆人。
天下間的百姓有幾人會有她這樣的機會呢?
“以後天下百姓一定會像臣妾一家一樣感激陛下的恩德。”
聽到這,劉徹忽然問道:“皇後,你和衛青是提前打過招呼了麼,和你們衛家沾親帶故的人都沒有出來反對。”
此話一出,場麵頓時有些尷尬,空氣都凝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