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曆史上有名的悲情太子,劉據不僅自己有名,還有一個名聲更加響亮的孫子,大名鼎鼎的漢宣帝劉病已,後來改名為劉詢。
恰逢巫蠱之禍,還在繈褓之中的劉病已就被關進詔獄,所幸得到廷尉監邴吉的庇護才活了下來,直到五歲那年才重歸自由。
後來又得到張湯兒子張賀的照顧,出錢供他讀書,還曾想把女兒許配給身為平民的劉病已,被家人阻止後,張賀又為他介紹了另一門親事,許家的女兒許平君,成了劉病已的結發妻子。
直到被霍光擁立為皇帝,在民間漂泊了多年的劉病已才回到那個本該屬於他的位置。
他的結發妻子許平君被霍光的夫人毒殺後,兩人唯一的孩子劉奭(shi)就成了他的心靈寄托。
這位從小曆經人間疾苦的皇帝,無論文治還是武功都是皇帝中的頂尖存在,唯獨在選擇繼承人方麵犯了大錯。
劉奭極為崇信儒家思想,已經達到盲目的程度,為了規勸自己這位繼承人,劉病已才說出了那段:“漢家自有製度,本以霸王道雜之。奈何純任德教,用周政乎!且俗儒不達時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於名實,不知所守,何足委任!”
我大漢自有大漢的製度,本來就是‘王道’與‘霸道’並用,怎能像周朝那樣,純粹靠所謂的‘禮義教化’呢!
況且那些世俗腐儒的眼光跟不上如今的變化,一味地喜歡厚古薄今,使人分不清何為‘名’,何為‘實’,不知道該堅持哪個,怎麼能對這樣的人委以重任!”
可惜這位太子沒有聽他的,失望至極的劉病已又說出了那句“亂我家者,太子也!”
可惜,對於許平君的懷念讓劉病已無法做出廢棄太子的決定,這位劉奭也不出他所料的成了一位昏君,西漢在他手中逐漸走向混亂和衰落。
陸鳴覺得劉據在某些方麵和他的曾孫子很像,都是反對自己的父親用嚴刑峻法來治國,都主張施行仁政。
可惜,漢武帝不是劉病已那樣深情的男人,留不下故劍情深的典故。
看著董仲舒那備受打擊的模樣,還有劉據崇拜的小眼神,陸鳴真想告訴他們,這真不是他自己的本事。
尤其是劉據,就不能跟你孫子好好學學麼,你要是有你孫子的風範,也不至於讓朝堂上的酷吏都站到你的對立麵。
越想越氣,陸鳴第一次留下了懲罰性作業,“把這段話抄寫一百遍,牢牢記住,什麼叫漢家自有製度,本以霸王道雜之,記住什麼叫儒皮法骨。”
劉據:什麼情況?
我沒有招惹你們任何人啊!怎麼就被罰了呢?
聽到儒皮法骨四個字,董仲舒自嘲地笑了笑,“富民侯說的透徹啊,陛下他雖然罷黜百家,可並不以儒家為尊,。”
劉據左右張望一圈,然後豎起食指放到嘴邊,“噓,你們小點聲,不要讓父皇聽見。”
母後可是跟他說過,不要在背後議論他的父皇,非要議論的話,一定不要讓彆人聽見。
“太子殿下倒是良善。”
董仲舒笑了笑,在劉據身旁手扶著膝蓋彎下身子,輕聲道:“你老師都是說給你聽的,順便告訴我一聲,不要把你教歪了。”
說完他直起身體坐到一旁的椅子上,給自己倒了杯水,一飲而儘後說道:“人老了,說說話就口渴,比不上你們年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