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又是略懂(1 / 2)

桑弘羊談的是現實困境,這些問題在場的人也都清楚,或許有人私下裡也想過將鹽鐵收歸官營,但他們不會站出來說。

這種得罪人的事情,還是交給彆人來做的好。

公孫弘眉頭緊皺,這三個問題他確實無法解決,可他還能談百姓,談大義。

“陛下,自高祖皇帝以來,與民休息,鹽鐵業可自由經營,如今將百姓之利收歸朝廷,與民爭利,百姓們又該何以為繼。”

“近年來鹽鐵價格上漲,百姓本就有所怨言,山東大旱後,粟米已漲至一百五十文錢一石,鹽價更是已達糧價6倍有餘,一石可達上千文錢。”

“鹽鐵官營之後,鹽價勢必上漲,百姓恐怕就吃不起鹽了,還請陛下三思。”

聽到這,陸鳴竟然覺得此時鹽價與糧價比例還可以,沒有太過誇張。

要知道北宋中期,鹽價一度是糧價的四十倍左右,就這樣,宋朝還被許多人稱為古代百姓生活的最好的朝代。

漢武帝拿錢去打仗,去修仙了,宋朝那麼多錢都花在哪裡了?

很重要的一點,士大夫的待遇實在太好了。以包拯為例,他每年的俸祿高達一萬八千貫,算上其他福利,相當於現代的年入近千萬。

這錢是從哪裡來的,高昂的鹽價裡有多少錢花在了這些士大夫身上。

西漢此時的官員俸祿也不低,這些人拿錢的時候不想想與民爭利,真是有著靈活的道德底線。

“陛下,臣有話說。”陸鳴忍不住站了出來。

一道道目光聚集在他身上,公孫弘心中一顫,這富民侯又想乾什麼。

“丞相為何會覺得鹽鐵收歸朝廷後,價格就會上漲,百姓難以承受呢。”

此話一出,頓時有不少人麵露輕視之色,覺得陸鳴要麼是不懂實際事物,要麼是揣著明白裝糊塗,連這種不要臉的問題都能問出來。

要不是為了斂財,陛下為何要將鹽鐵收歸官營,朝廷要收的錢必然會包含在鹽鐵價格之中,價格怎麼可能不提高。就是想為這個政策辯解也不能這樣說瞎話呀。

公孫弘麵不改色,平靜道:“此為管仲開創之法,將朝廷要收取的鹽鐵錢加到售價之中,價格自然會變高,百姓也不得不買。”

“哦…”

陸鳴若有所悟地點點頭,“丞相的意思是,現在鹽價已經達到上千文錢一石,在此基礎上收歸官營的話,價格還會繼續上漲是吧。”

“不錯,老夫正是此意,長此以往,百姓必將生活困頓,這又該如何解決?”

陸鳴盯著公孫弘,突然笑道:“那如果朝廷將鹽價降到每石五百文錢呢,朝廷在此基礎上再收個幾百文錢,是不是就不影響百姓生活了。”

公孫弘聞言一愣,第一反應就是陸鳴在說胡話,鹽價的成本就那麼高,哪是說降就降的,還能降五百文那麼多,真是異想天開。

可轉念一想,這可是陸鳴啊,不一定還掌握著什麼手段呢,桑弘羊離開這段時間也不知道是去乾什麼了,難道…

他猛然一驚,難道桑弘羊這段時間就是去探尋製鹽之法了?或許這辦法還是富民侯給的,所以兩人才會在這個問題上互相配合。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