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我以為此事不妥!”
想清楚後,劉安立刻站出來表示反對。
“這張地圖上大多數地方都和大漢相距甚遠,誰要是去這些地方開疆拓土,很可能會一去不回,再也無法祭拜於宗廟之前。
死後也會成為一個孤魂野鬼,飄蕩在大漢之外。”
他聲音中帶著幾分悲戚,“況且根據富民侯所說,這些地方很多都不通教化,想要在那裡建立封國難度太大,大漢又能給出多少支持呢?”
他的這些話確實很中肯,打動了很多諸侯王。
諸侯王們在大漢待的好好的,誰會願意背井離鄉去一個一窮二白的地方重新開始,那不是找不自在麼。
“況且大漢如今周邊還有匈奴和百越之地沒有平定,根本無法分出太多力量去掌控更遠的地方,我認為此策略有些不妥,還請陛下三思。”
劉安一席話說的鏗鏘有力,諸侯王們連連點頭,他們都不想出去,外麵有再多的金礦和銀礦也沒有大漢活的舒服。
陸鳴對此毫不意外,若不是生活所迫,誰願意背井離鄉呢?
見劉徹給自己使眼色,陸鳴立刻站出來反駁道:
“陛下剛才說的是長遠規劃,需要後世一代代去完成,就像打匈奴一樣,不也是經過了文景二帝的積累,如今大漢才有足夠的國力去反擊麼?”
“如今周邊的這些地方足夠我們去占領,我們就去占領這裡,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不必急於一時。”
“況且,隨著人口越來越多,天下的土地要是不增加的話,讓新增的這些人吃什麼,喝什麼,當他們活不下去的時候,諸位王爺還能安心睡覺麼?”
秦朝二世而亡的教訓還近在眼前,陳勝吳廣那句“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呼喊還沒有徹底消散。
諸侯王們想到那個場景都有些不寒而栗。
劉安不屑道:“富民侯不要危言聳聽,我大漢如今國力強盛,百姓生活比秦朝時好得多,沒人百姓會造反,就算有也能夠輕易鎮壓。”
在劉安看來,要不是劉徹窮兵黷武反複和匈奴開戰,百姓的生活會比現在好得多,要是他能登上皇位,一定要撥亂反正,恢複當年休養生息的國策,重新用黃老之策治理大漢。
大漢必將在他的手中打造出萬世不移的江山。
陸鳴不知道他心裡的想法,否則一定會給他扣上一個普信男的帽子。
哪來的自信讓你如此膨脹,你要是能打造萬世不移的江山,我還能衝出銀河係呢。
“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陛下此舉正是為了大漢江山永固,華夏文明傳遍天下的長遠舉措。”
陸鳴手指著印度半島和中南半島等地,“這些地方距離大漢並不太遙遠,而且非常適宜耕種,完全可以作為大漢的備用糧倉,
真要是出現災荒缺少糧食的情況,還可以想辦法從這些地方調糧過來,或者把沒有田地的百姓遷移過去,有備無患總好過讓災民等死。”
劉安忽然問道:“要是那些地方出現災荒呢,大漢的糧食就喂給那些蠻夷吃麼?”
陸鳴表情一頓,疑惑道:“他們出現災荒關大漢什麼事,隻要大漢派過去的人餓不死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