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這樣的人物更難寫。
《懸崖》的配角也是很臉譜化,如果不把這部劇當成諜戰來看,那麼顧秋妍的所作所為是不是更像一個喜歡“作”的家庭劇女主?
這其實是編劇一種偷懶的技巧,通過女主的“作”,來推動劇情,另一個負責“作”的就是周乙的上線老魏,強行給主角製造麻煩。
放在一般的電視劇裡沒什麼問題,可在諜戰裡麵,就有些突兀了,觀眾會覺得不夠真實,如此衝動的人,怎麼能派來做臥底?
《懸崖》的反派團,也不夠出彩。
高彬是吳站長和譚忠恕一樣的角色,大概就是心思縝密,能洞察一切,遇事處變不驚,大局觀極強。
比如吳站長是個政治高手,可以在中統、軍統等勢力中左右逢源,最後全身而退。
譚忠恕老謀深算,不怒自威,而且非常狠毒。
而高彬……他的恐怖往往隻體現在周乙的口中,幾乎沒有任何出彩的行動,反而還有保護主角的情況出現。
比如周乙帶顧秋妍去野外發報的時候,顧秋妍就躲在懸崖下麵,然後高彬卻因為暴雪要來了,就讓大家回去了,不知道的還以為他也是臥底呢……
還有魯明,他的角色類似李涯和李伯涵,就是處處針對主角,給主角找麻煩的選手。
但《懸崖》播出之後,能記住魯明的觀眾少之又少,這就是編劇的失敗。
還有就是劇情注水嚴重。
隻要周乙一出差,必定有火車站送行的鏡頭,一回家,要麼是劉媽迎接,要麼是顧秋妍迎接。
日常的鏡頭太多,且重複。
最奇葩的就是顧秋妍在咖啡廳唱歌的戲份,足足拍了十多分鐘,每一個群演都給了一個鏡頭。
這就相當於玄幻小說裡麵,看門老大爺給主角介紹,“藥師分為九品,分彆是一品藥師、二品藥師……九品藥師。”
很多人搞不懂導演為什麼要這麼乾,明明三十集就能拍完,為什麼非要弄成四十集?
很簡單,賺錢啊,大佬!
一百多萬一集呢,多十集,那就是一千多萬啊!
《懸崖》值得稱道的一點就是服化道和鏡頭感。
說老實話,《懸崖》的成本真比《潛伏》和《黎明之前》高不少,人家取景地就有八個,可不是在橫店換八個場景,而是真的去了八個城市。
尤其是為了拍攝不同季節,劇組在大連和哈爾濱之間往返了好幾次,這可都是錢,不多拍幾集,怕是收不回成本。
當然,最重要的是結局太扯,周乙的犧牲毫無價值。
很多觀眾就是看到最後顧秋妍強行在火車站降智把孩子丟了,然後周乙回去送死的時候棄劇的。
楚囂就搞不懂了,《懸崖》已經臉譜化到這種程度了,編劇為什麼非要在最後玩這麼一下,和楊青的想法一樣?
後來編劇全勇仙自己跳出來澄清,楚囂才知道,原來是導演自己搞的,大概還真是和楊青的想法差不多……
結局是必須改的,周乙和顧秋妍都不能死,尤其是周乙,不然觀眾的情緒沒有出口,會覺得非常憋屈。
而且周乙不死,還可以搞續集。
這也是全勇仙說的,他當時特意挖了很多坑沒埋,就是為了續集,結果全被導演強行填上了……
喜歡娛樂:從2008開始製霸內娛請大家收藏:娛樂:從2008開始製霸內娛小書包小說網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