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圈對於紀凡這樣的記者來說,就像歌神的一首歌一樣——這麼近那麼遠。
表麵上,娛樂圈對他而言沒有秘密,誰和誰談戀愛,誰演什麼劇,什麼電影要上映,紀凡都能第一時間得知。
可背地裡很多事,紀凡都不太清楚,比如紀凡知道編劇地位低下,可真到了需要孤注一擲的地步?他持懷疑態度。
紀凡覺得楚囂是在誇大其詞,無病呻吟,編劇好歹是娛樂圈的重要一環,至於嗎?
楚囂提起這個話題,自然是準備爆點小料的。
“紀先生,你恐怕高估了編劇的地位,我這麼說吧,業內大部分編劇其實一點話語權都沒有。有時候演員和導演,甚至製片人改了劇本,他們都不知道。”
紀凡瞪大了眼睛,“真的假的?”
楚囂微微一笑,“具體的人或者劇我不能說出來,不過你可以想想,很多影視劇前後風格完全不一樣,很多支線看起來一點都不合理,你覺得都是編劇的問題嗎?”
紀凡一怔,他當然明白楚囂的意思,可他覺得楚囂的話有個邏輯上的問題,“導演和演員也是專業人士,他們難道不知道亂改劇本會出問題?或者說,他們不知道怎麼改劇本才符合邏輯?這太不符合邏輯了吧?”
紀凡的話聽起來有點繞,但是楚囂秒懂,這恐怕是大部分外行人的心聲,人家導演和演員拍了這麼多年戲了,還能不知道劇本怎麼改更好?
“他們真不知道。”
紀凡一臉不可置信,他覺得楚囂是在扯淡,故意貶低同行……
“為什麼?”
“因為立場不同。”楚囂兩手一攤,“編劇寫劇本的時候,考慮的是全局,比如我在某個地方設置一個伏筆,是要在另外一個地方起作用的。結果導演覺得這段戲不夠出彩,衝突不夠,改了一點,伏筆就沒了……”
“還有演員,有一部分演員,考慮的不是影視劇的質量問題,而是自己的戲份多不多,夠不夠出彩。如果演員咖位比較大,連導演都不願意得罪,那就會任由他改,最後背鍋的往往都是編劇。”
這還真不是楚囂扯淡。
這種事情幾乎每天都在發生。
隨便舉兩個例子,馮少峰和林一晨主演的《蘭陵王》,翟博士演了個男三,戲份本來不算太多。
然後他就給自己瘋狂加戲,戲份直接超過了男二陳小東,都快趕上男主角了。
翟博士是演爽了,也出彩了,可整部劇就直接崩了,這事編劇是一點都不知道。
可能長得帥的朋友就要問了,翟博士這種咖位的選手,也能隨便改戲?
還真能,彼時,翟博士剛剛演完《心術》,人氣很高,然後就加入了吳白鴿的《太平輪》劇組,前途看好。
而男二陳小東呢?
已經過氣了,隻能在各種爛片裡麵打滾,導演都沒意見,他還能有什麼意見?
另一個例子就是果靜林,在《生逢燦爛的日子》裡瘋狂給自己加戲,加到張家譯這個男主角戲份都沒他多,薑五差點罷演。
也是生生把一部經典年代戲,演繹成了偶像劇,差點讓觀眾罵死……
紀凡覺得有些不可思議,但他一時間找不出楚囂言語上的漏洞,氣氛有點尬住了。
想了想,紀凡才問道,“那有名氣的編劇呢?也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