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一本兩拍(1 / 2)

大家可能都忽略了一個事實,就是韓國電影其實很少在國內院線上映。

原因有很多。

比如國情不一樣,很多梗我們都get不到。

還有題材敏感,尺度太大的上映不了,尺度小的引進過來也沒意思。

當然,最重要的就是進口電影的分賬片名額太少了。

現在才2010年,還沒簽《中美電影諒解備忘錄》,每年大陸引進的進口分賬片隻有二十部,大部分都是好萊塢大片,名額不可能留給韓國電影。

就算偶爾運氣好,能搞到一兩個名額,其實也沒多大意思,因為現在的進口片分賬隻有13%……

所以彆看去年《2012》拿了4.66億票房,還是票房冠軍,哥倫比亞的分賬隻有6000萬,還不到900萬美元。

對於一部成本兩億美金的特效大片來說,這點票房隻是杯水車薪。

不過多一點票房總還是好的,而且中國電影市場潛力巨大,好萊塢還是挺重視的。

所以韓國電影就更沒機會了。

他們如果想要進入中國電影市場,通常走的是批片路線。

批片的分賬其實比進口分賬片要高,在25%左右。但是這錢不是給韓國製作公司的,而是給買斷的公司。

所以就算有一些公司和中影還有華影的關係不錯,弄到了批片名額,也不會花太多錢買斷韓國的電影版權。

好萊塢b級片那麼多,買韓國電影乾啥?

當然,還是有公司試了試水的,《漢江怪物》《海雲台》《非常主播》《假如愛有天意》《雛菊》……

這些電影其實也在國內上映了,但是票房一塌糊塗,最高的《非常主播》也沒超過1500萬。

買批片的公司到手還不到400萬,算上版權費和推廣費用,根本不賺錢。

原因除了之前說的國情和尺度以外,時效性也是個問題。

批片最少要等待半年才能引進,盜版都看了好幾輪了……

久而久之,就沒有公司引進韓國電影了,除非版權非常便宜。

今年就隻有一部《我的特工女友》,還是《白日焰火》的競爭對手,但是一點宣傳都沒有,人家不願意花那個冤枉錢……

所以彆看網上都吵吵著韓國電影領先中國電影多少多少年的,真弄進來上映了,也沒幾個人去看。

可是中國電影市場這麼大,韓國的製作公司也想分一杯羹,那怎麼辦?

投資唄。

《墨攻》《三國之見龍卸甲》《非常完美》都有韓國電影公司的身影,隻是除了《非常完美》以外,都賠了……

再然後就是一本兩拍了。

顧名思義,一本兩拍就是一個劇本,兩個國家各自拍攝,互不乾擾。

主要還是國情和尺度問題,必須通過各自國家的審查。

然後就是同步拍攝,幾乎同時上映,也可以交叉投資之類的。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2015年的《重返20歲》,韓國版本叫《奇怪的她》,成本不高,但是在中韓兩國的票房都還不錯,賺到了錢。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