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完稿(2 / 2)

半島電影 太XL 3714 字 20天前

趙世勳最後寫張承業自焚而亡,雖然是他臆想出來的,不過當時朝鮮王朝末期,張承業這樣的結局,並不算太壞。

俗話說:寧為太平犬,莫為亂世人。

朝鮮王朝末期,曰本侵略朝鮮,整個國家成為曰本的殖民地,這個結果對張承業來說,比千刀萬剮還要難受。

就像趙世勳給張承業添加的自白。

“維時:建陽二年十月,漢陽狂生張承業流曆慶尚道,適居伽耶山海印寺,今緣外賊掩襲,國土擾亂,於是發心,作瑞鶴圖藏於閣中。伏願菩提達摩,長為護佑,國泰安康,百姓康寧,次願李府小姐,承此善因,不溺幽冥,永世供養。

畫有重見日,人無再少年。

狂生,張承業。”

張承業的結局,留下瑞鶴圖,離開海印寺,前往瓷窯,看透一切後,爬入熊熊烈火的瓷窯,身體與畫融為一體。

瓷窯夥計的話,點醒了他。

“不論是泥土,還是花紋,又或者是上釉,這都不是我們能決定的。”

朝鮮王朝又或者現在的韓國,命運都不是自己能決定的,工匠想把它做成什麼,它就是什麼樣子。

張承業告彆老師金炳文前,金炳文對他說:“我奔波一輩子,現在才看清,不論是依靠清朝,還是依靠曰本,不自強,永遠也改變不了。”

窯火掌握著瓷器的命運,張承業的一生苦苦尋求的答案,終於在今天找到。

火熄瓷出,一舟、一人、一壺酒,再無他物。

白發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

在曆史的洪流中,每個人都是渺小的,華夏上千年,幾百個皇帝,人們又能認全幾人?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

“滄海桑田間,已是潸然淚下。”

“結局震撼和滄桑的厚重感,我不論如何也想不到世勳你會這樣寫,看完以後我整個人仿佛在經曆國破家亡時。”

金正奎主編看完《醉畫仙》的結局,整個人心態都不太好。

“朝鮮王朝的末期,就是張承業,最後朝鮮張承業自焚而亡,朝鮮王朝也隨之滅亡,不自強,隻能任由彆人把握命運。”

趙世勳有些借古諷今,不過小說和電影就是這樣,就看作者和導演如何表達。

小說和電影沒有曆史、文化、政治、哲學等等思想,就算寫出來或者拍出來,也會很空洞,不能給人深刻印象。…

就像趙世勳看餘華《活著》一樣,親人都離富貴而去,他已年邁蒼蒼,他還是要活著,沒有任何理由,人就是要活著。

《醉畫仙》不能因為讀者喜歡什麼寫什麼,曆史大事件不能改變,在曆史中張承業和李府小姐認識不認識沒有記錄,趙世勳憑空臆想創造出一個李府小姐,然後又給她寫死,對讀者來說是殘酷的,對張承業來說這是他要經曆的。

沒有這些打擊與生活的經曆,張承業不能成為改變古典畫法,開創屬於自己的畫法。

人要活著,明白世間萬物,需要每個人去經曆,這與年齡沒有任何關係,有些人沒有經曆過,就算活6、70歲還是糊塗的人,有些人經曆過事,也許15、6歲就活明白。

挫折是給人最好的動力,沒有原主父母欠的外債,趙世勳也不會經曆人間冷暖。

有還債的壓力,逼迫著他往前看,原來有父母,趙世勳與死亡隔著一層墊子,現在沒有父母,這層墊子消失不見,他要直麵死亡與生活。

經曆挫折越早越好,人一生一帆風順並非好事。

現在因為還債,他身上就像裝了發條,每天任何事不想,就想著賺錢。

“金主編,您看……?”

金正奎知道他什麼意思,笑著說:“世勳,準備休息多久?”

他現在沒有下一本小說的靈感,趙世勳明白金正奎的意思,不能答應下來,也不能直接拒絕。

“下一本沒有想好,要是想好,我先來《文化日報》,金主編您看行嗎?”

“行,讓他們帶你去財務。”

金正奎笑嗬嗬點頭。

還剩96400字稿費沒有結算。

趙世勳跟在文員後麵,來到財務室,結算96400字稿費,總計473萬韓元。

這筆錢他暫時不打算還債,襪子、毛巾、耳包、手套、圍巾、帽子……存貨已經賣光,這些貨物賺1236000韓元。

加上原來手裡有23萬韓元,全部算一起,508萬韓元左右。

學校過完元旦就放假,他準備用這些錢再做點買賣。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