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孤獨(1 / 2)

半島電影 太XL 3801 字 20天前

"

趙世勳拍電影,並不想拍主旋律類型片,這種電影沒有深度,讓人看過以後就像沒看過一樣。

這種電影往往看個開頭,就已經猜到結尾,首先二元化對立明顯,整體黑白分明,這種電影有很明顯的三幕結構。

第一幕建立人物關係。

第二幕激化人物矛盾。

第三幕全片迎來高朝,最終白戰勝黑,或者白原諒黑,最後以戲劇性的結尾解決矛盾。

三幕結構是大部分電影製作方法,首先感官刺激(俊男、美女),讓可以給觀眾帶來愉悅,黑白分明讓不懂電影的人,更容易明白,最後白戰勝黑,或者歡樂結局,可以讓觀眾帶入進去。

電影觀眾都是受虐狂,導演都是虐待者,恐怖片大行其道就是這個原因,因為觀眾喜歡被虐待的感覺。

主旋律電影也有這個傾向,這類影片大部分把觀眾當傻子,往往觀眾像傻子一樣被逗樂,畢竟世界上有90%的人都是愚人。

看似是消費者,往往都是受虐者。

主旋律電影三觀正確,正義戰勝邪惡、惡人伏法、浪子回頭、冤案昭雪、親情、友情、愛情圓滿結局。

可是世界真這樣嗎?

作為電影人,趙世勳不得不先打一個問號。

趙世勳也能拍攝主旋律電影,還能拍攝的很好,可是這樣的電影給觀眾帶來什麼?

任何人都不會有答案。

趙世勳拍電影不會給結局,他認為電影的結局應該留給觀眾,觀眾每一個人的思想是什麼,結局就是什麼。

他隻是把過程創造出來,結局留給觀眾。

他也不會接受有關劇情解讀的采訪,觀眾觀看電影應該是一種過程的享受,這應該讓他們自己去享受。

一個人看書,不應該聽從彆人的意見,應該自己去理解,而不是聽彆人告訴他,書籍裡是什麼意思。

這就像打通關遊戲一樣,不看攻略,第一次打遊戲的感覺最爽,看了攻略以後,打遊戲的樂趣會消失很多。

電影人一定要對哲學、文學、曆史、各國生活、宗教、還有親情、愛情、友情………都了解一些,不需要精通,要有所了解。

就像趙世勳拍攝《你那邊幾點》結局的時候,鏡頭透過摩天輪,對準天空,天上有一片雲彩。

隻要天上還有一片雲,我們就會相遇。

這是趙世勳告訴觀眾,李慧珍會再回到漢城,她心中的思念,會尋找鄭曉豐,兩人會不會再次相遇,這個答案交給觀眾。

這種感覺的電影,才有些意思。

當然,趙世勳更愛看脫衣舞。

昨晚和讓-皮埃爾·利奧德去巴黎2區看脫衣舞,晚上喝了很多酒。

次日的拍攝並不耽誤,今天要拍攝李慧珍剛到巴黎,乘坐地鐵的戲份。

MK2電影公司已經協商好,半個車廂都是臨時找的路人,鏡頭準備李慧珍,她真的很颯!…

地鐵經過時有風,吹動她的短發,馬丁靴、牛仔褲、米黃風衣、短發隨風擺動,就像拍攝巴黎時尚大片一樣。

“哢!”

揉了揉眼睛,讓自己心靜下來,趙世勳對這種打扮的女人,有莫名的好感,他不是吃窩邊草的人。

男人管不住下半身,隻說明自己修行不夠。

“過了。”

“利奧德先生,你能不能離我們遠點?”

讓-皮埃爾·利奧德看著趙世勳問:“趙,這是為什麼?”

“經常有人找你簽名,耽誤拍攝。”

讓-皮埃爾·利奧德畢竟是國際影帝,知名度還是很高的,他出現在地鐵站,很多人找他簽名。

“好吧,下午拍攝我嗎?”

讓-皮埃爾·利奧德戲癮還挺大,他說趙世勳的電影就像ema,應該像藝術品一樣,不過他可不想拍ema電影,他要把藝術片拍成商業片的模式,《你那邊幾點》就是恰爛錢的電影,畢竟他要吃喝拉撒,這些都是需要錢的。

他現在拍電影就是為了錢,這是第一目的,其次才是藝術。

巴黎地鐵中,李慧珍靠在角落,周圍都是巴黎人,隻有她一個黃皮膚女孩,她是這樣孤獨和寂寞。

兩個攝影機同時拍攝,這個片段就是鋪墊,表達的也是一種狀態。

“哢!”

“過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