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做空就像下注一樣,認定納斯達克股市會下跌,毫不猶豫出手,漲會輸的乾乾淨淨,跌會有翻倍的收益。
拿出自己所能承受的籌碼上桌,孤注一擲,這就是金錢遊戲。
飛機還有兩個小時到達紐約,3月7日上午10點20登機,3月7日上午11點35到紐約,飛機行駛14小時15分鐘。
這次來紐約,本諾.德爾霍姆和趙世勳一起來的,他也想玩金錢遊戲,也願意承擔金錢損失。
邏輯趙世勳已經同本諾.德爾霍姆講清楚,美蘇爭霸,星球大戰,國防開支投入進電子計算機、信息傳輸等等這些產業,蘇聯解體以後,投入進軍方這些科技,由軍用轉化成民用。
互聯網、計算機、IT……這些行業,不必再投入前期資金,矽穀車庫創業在1993年末至1994年初開始,軍方科技3年保密期一過,這些計算機、互聯網……國防科技、技術、由民間發展。
一間車庫,幾台電腦,互聯網公司如雨後春筍般蓬勃發展,媒體所說的雞湯故事,不過是蘇聯解體後,科技軍轉民的發展。
沒有前期軍方投入大量資金,你讓一個車庫裡幾台電腦,做出信息傳輸係統,互聯網來。
國防投資沉默成本,轉為民用,誰先創建互聯網公司,誰先獲利。
這是基礎邏輯。
投資人也不必支付前期成本,互聯網公司回報率又高,當然大量的熱錢會湧入互聯網行業。
按照時間線推算,1994年互聯網開始發展,1997年亞洲經濟危機,這其中必然的聯係就是抽空亞洲投資,資本把抽空的錢,轉入到互聯網行業。
當韓國、……這些國家,需要進口原材料的時候,手中沒有美金,資本還要他們還錢,因為資本要把錢投入到互聯網行業中,必然的結果就是經濟危機。
這並不是某一個人的陰謀,也不是索羅斯做空造成的危機,當資本抽空資金,亞洲很多依賴進口原材料的國家,已經搖搖欲墜,索羅斯這些空頭,不過是攻擊馬上要摔倒的病人。
資本流向的問題。
這些在蘇聯解體時,就已經注定。
不以個人意誌轉移。
資本逐利問題。
當大量資本湧入到互聯網中,整個互聯網行業陷入瘋狂。
拿雅虎做例子,1994年創立。
1995年,全年營業額130萬美元,大部分收益靠廣告,實際虧損60多萬美元。
1996年3月7日上市。
1996年4月12日,市值攀升5億美元,1996年底,才賺區區9萬美元。
2000年1月,雅虎股價每股475美元,市值超過1000億美元。
瘋狂嗎?
正常嗎?
一年盈利不到百萬美元的公司,市值超過1000億美元,說起來就像笑話。
本諾.德爾霍姆回答:
“很瘋狂,一點都不正常。”
非理性繁榮,最後隻能落下一地雞毛,大浪淘沙後,繼續前行。
資本和互聯網公司不會虧,誰會虧錢?不言而喻。…
不止趙世勳預測到互聯網泡沫會破裂,很多人都能預測到,可是時間沒人可以預測。
半年?
一年?
兩年?
做空利息最少萬分之五,做空利息按日計算,每個月收取一次。
趙世勳10萬美元,一天利息就是50美元,一個月就是1500美元。
加上三倍杠杆,就是每天150美元利息,每個月4500美元。
……………
如果你愛他,就送他去紐約。如果你恨他,也送他去紐約。
趙世勳要是在後世就好了,刷著B乎,可以裝一波。
人家紐約,剛下飛機。
乘坐出租車前往曼哈頓,今天他和本諾.德爾霍姆睡覺,明天休息逛一圈,9號買ETF--SQ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