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加印(1 / 2)

半島電影 太XL 3882 字 20天前

"

趙世勳看過三田渡碑後,又去南漢山城轉了轉,在幾百年前,這座山城,發生過很多事。

古代士大夫有士可殺不可辱之氣節,朝鮮仁祖李倧被迫向皇太極三跪九拜,君辱百姓生,君辱國恥不因四季埋葬,百姓得以勞作。

在韓國史書中,丙子胡亂就像靖康之恥一樣,深深紮進每一個了解當時曆史人的心,這樣的恥辱,就像心中的刺,不拔出來總是隱隱作痛,拔出來又鮮血淋淋。

1636年4月,丙子年,皇太極改國號為清,於12月再次出兵侵略朝鮮,朝軍節節敗退,仁祖李倧不得不從王都漢陽退守至南漢山城。

趙世勳決定再寫一本小說,關於丙子胡亂的故事。

名字就叫:《南漢山城》

丙子年12月,至丁卯年1月,在南漢山城47天內,發生的故事。

1636年十二月初一,皇太極命多爾袞、豪格分統左翼滿洲、蒙古兵,從寬甸入長山口,遣戶部承政馬福塔等率兵三百人潛往圍朝鮮王京”,丙子胡亂隨即爆發。

清軍在朝鮮境內勢如破竹,十四日已過開城。

此日傍晚,仁祖從南大門出逃,半夜抵達南漢山城,而崔鳴吉則被派往清軍陣營探聽清人動向。

崔鳴吉這人在韓國史書上名聲不太好,有些類似秦檜,崔鳴吉去世以後,朝鮮史家對他的蓋棺定論。

“鳴吉為人機警多權數,自負其才,嘗有擔當世務之誌,而光海時擯不用,及反正,協讚大計,鳴吉之功居多,還都之後,引用匪人,傾軋士類,人皆以小人目之。”

從這段史書上得知,朝鮮清流士大夫在當時是很看不起崔鳴吉的,將其視為“小人”,崔鳴吉最大的缺點,就是在丙子胡亂時,則是主和

古代往往主和的大臣,幾乎都沒有好下場,實際上在丙子胡亂時就不斷有人上疏要求以誤國之罪處斬崔鳴吉。

順治二年,崔鳴吉回到朝鮮,崔鳴吉歸國後以完城府院君的身份參與朝政,兩年後,就病逝了。

從丙子胡亂到順治二年,崔鳴吉一直被清朝關押。

丙子胡亂主站派金尚憲,在丙子胡亂中力主斥和,朝鮮時期“手裂和書”的典故,也出在這裡。

趙世勳交代完背景,由金尚憲開始寫起。

那年冬天大雪紛飛,河麵結了厚厚的冰,老翁引著一個士大夫打扮模樣的人過河,這人正是金尚憲。

老翁說:“昨天,我剛給殿下和一眾大臣帶路過河,因為清軍打過來,殿下帶著大臣們逃到南漢山城。”

趙世勳的稱呼完全正確,皇帝稱呼陛下,大臣稱呼皇帝為今上。

今上就是當今的皇帝意思。

朝鮮在明朝時被冊封為郡王爵,享受親王待遇,服飾、禮儀、慶典、宮殿,都是親王規格。

郡王、親王、皇太子、宗室諸王都稱呼殿下。

帶殿下過河什麼好處都沒撈著,老翁打算過兩天清軍來了,也給他們帶路,說不定清軍能給點糧食,這寒冷的冬天真難熬。…

趙世勳寫小說或者拍電影,不會寫主旋律小說,或者拍三幕電影,他要描寫人性。

在寒冷的冬季,老翁已經沒有糧食吃,朝鮮仁祖帶著大臣去南漢山城避難,老翁給他們帶路,從殿下到大臣,沒有給老翁一點回報。

君、臣、士、農、工、商,那一個人能離開糧食,都已經快餓死,還談什麼理想?

這就是現實。

隻要能夠活命,為誰帶路,都可以。

金尚憲看著衣不蔽體的老翁,寒冷的冬天,凍得他瑟瑟發抖。

“老丈,跟我一起走吧,我會照顧好你。”

老翁拒絕金尚憲的好意:“家中還有年幼孫女,故土難離。”

金尚憲幾次邀請,老翁都不肯。

金尚憲手起刀落,老翁鮮血流淌出,厚厚的冰層,被鮮血染紅。

當朝禮判金尚憲,不能留老翁為清軍帶路。

趙世勳停筆休息,他已經寫6000字。

這本《南漢山城》不著急,可以慢慢寫,他就是對丙子胡亂曆史感興趣,想寫一些關於這段曆史的書。

………

4月7日。

《民音出版社》終於給趙世勳打電話,想和他談關於加印的事。

趙世勳當然高興,能加印,肯定是《醉畫仙》銷量不錯。

有錢拿,當然開心。

打車來到《民音出版社》,進入一樓,出版社沒有接待小姐,趙世勳詢問工作人員李中赫的辦公室。

來到李中赫的代理人辦公室,這是一間中等大辦公室,不大不小,裡麵放著四張桌子,應該都是《民音出版社》的代理人。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