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地上漸漸恢複了穩定,那些因為李響死掉,或者進了監獄的富商家屬也沒有來找李響的麻煩。
將工作都交給沈仙仙後,李響的生活變得悠閒且乏味,每天的工作就是在自己的鐵皮房子裡看看報,喝喝茶水,看看電視機。
在房間裡呆的悶了,便和保鏢們一起,去河口的大商場瘋狂消費,買一些有用的,亦或是沒用的東西。
要麼就是去附近的馬場騎馬,或者去新建的高爾夫球場打打球。
最近這段時間,李響有點想買一艘遊艇,找幾個朋友聚在一起,開個Patty什麼的。
日子就這樣悠閒的過了一個月,這天上午,李響用燕窩漱口,正準備拿起保鏢買的報紙,了解一下國家大事。
而就在這時,他的電話卻響了起來。
李響拿起大哥大,用嘴巴將裡麵的天線咬出來,懶洋洋地接起了電話。
“你好,找誰?”
“請問你是李響李先生嗎?我是林青,您知道嗎?我們最近要組建屬於我們祖國的證券交易所了。”
“哦?”聽到林青這個名字,李響整個人從沙發上懶洋洋地坐了起來,頓時來了精神。
林青的大名,李響也在前世的互聯網上了解過,這是尚海證券交易所的第一代創始人,也是海歸華人。
受華爾街的熏陶,這小子在證券方麵的造詣很高,但對祖國證券市場的了解,卻沒有那麼深刻。
在90年這一年,深交所已經成立,但屬於先斬後奏,遲遲沒能通過審批,而上交所則在有條不紊的籌建著。
直到90年12月的時候,這兩家交易所才正式通過國家的承認,開始掛牌營業。
當時,深交所成立的第一天上午,竟然一單沒有交易,創下了股票市場的一段傳奇佳話。
在開市的第一天,如果不是國家救市,讓一家國企象征性的在股票市場上掛一單,那天真的就要零交易了。
深究原因,就是因為深川市幾家證券公司根本不給深交所麵子,在開市的第一天,彼此達成默契,全都沒來深交所交易。
但是,深交所開市的時候,雖然無比冷清,但股票交易在深川,早已在80年末的時候就火爆的不像樣子。
89年的李響如果不是因為急於做空調生意,後麵還能再把自己的股票資產翻一倍。
當時沒有漲停板一說,很多股票一天翻一倍的事情也時有發生。
尤其是90年初的深川,證券公司的門口門庭若市,很多抱著發財夢過來炒股的人,甚至直接在證券公司的門口打地鋪,就為了能及時買到自己認可的股票。
想著這些事情的時候,李響儘量壓下心中的漣漪。
“原來是林青先生,久仰大名!您找我是?”80年代的時候,一大批華爾街證券精英從米國返回到內陸。
當時,有些有誌之士本來是想在京城建立證券交易所的,不過因為一些客觀的原因,這件事被擱置了。
後來,隨著祖國改革開放越來越深入,成立證券交易所的事情也被提上了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