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三家工廠完成了改製後,李響又先將重心放到了盧家嘴的開發上。
盧家嘴的建築工地也都是績效製的,你搬的磚多,你扛的水泥多,你建築的樓層多,那你就多拿錢。
而且,李響的工地上,工資也都是月結的,從來沒有拖欠過農民工一分錢的工資。
前世,改革開放浪潮下,李響沒人沒錢,一直以來都沒怎麼找到穩定的工作,也可能是性格使然,他打過的工有十幾份,其中就做過一段時間泥瓦匠。
李響身強體壯,泥瓦匠比誰做的都好。
但最讓人無語的是,他辛辛苦苦打了一年的工,臨近過年的時候,包工頭卻以上麵不結款為由,不給他發工資。
當年,他在外地做泥瓦匠,都沒法回家過年了,要不是同鄉的農民有摩托車,估計就沒法回家了。
那一次,李響和那位工友一起騎著摩托車,兩人換著騎,騎了三天三宿才到家,那也是一次無比深刻的記憶。
事後,李響和林小美說這件事的時候,林小美還因此哭了一場,為李響感到無比的心疼。
後麵,李響也把工資拿回來了,不過是好幾個工友一起,手裡拿著鐵鍬和磚頭,堵著老板的辦公室,才拿到的錢。
從那以後,李響便沒有再做過工地了,而是轉做了其他行業。
想著這些事情的同時,李響的心中多少有些無奈,他無法改變大潮,但卻能從自身先做起,慢慢的改變一些什麼。
因為是績效製度,按勞分配,所以工地上的進度非常快。
全球金融大廈三天一層,一個月就蓋了十層。
明珠塔兩天一層,一個月蓋了十五層。
其他的建築也都在有條不紊的進行著。
時間一天一天過去。
李響這邊一點一點將南海島的資金抽離出來,用於發展盧家嘴。
因為李響確實得到了國家授權的開發盧家嘴的特權,所以,南海島的人並沒有覺得這有什麼問題。
有國家扶持李響搞經濟建設,李響自然會更傾向於國家,而不是私人的南海島。
就這樣,李響一手偷天換日,終於在烈日炎炎的七月份,將大部分南海島的產業都遷移到了盧家嘴這邊。
而全球金融大廈也蓋到了五十層。
至於明珠塔,已經接近工程的尾聲了。
李響這邊乾的有聲有色,因為工程進度極快,東南地區的商人也有許多來這邊投資。
連帶著,也帶動了埔東另外兩處區域的發展。
本來,另外兩處開發的區域已經陷入到遲滯中了,甚至連拆遷工作都還沒有完成。
可就因為李響這邊的帶動,另外兩處的開發也逐漸開始提速。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他們在李響的帶動下,也開始了瘋狂的提速模式。
<span>p+PApkVDHvB6yHO91aXfW/WOesOUM6rQlM45sWEpOKRauujxs+Z45cFpQMLgxh4YvXvEviiZuNxz1xfDFkHjzQ==</span>
你是天才,一秒記住:(),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