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玥抬頭看去,除了她們六個知青以外,車子上還有十七個知青。
眾人聽到要出發了,紛紛應和,找好座位坐定。
大叔見大家都坐好,他啟動拖拉機。
“突突突,突突突,突突突突突突突……”拖拉機發出巨大的轟鳴聲,緩緩駛離車站。
一路上塵土飛揚,顛簸不斷,開始大家的心情還格外興奮,等到了路況不好的地方,屁股被顛出老高,才覺得坐拖拉機不是啥好事。
而且,這一坐就是好幾個小時,等到向陽公社的時候,一個個被顛得臉色蒼白。
有好幾人途中被顛得扶著車筐邊沿狂吐,那畫麵“嘔”想想就吐。
還好她們六個相比較其他人是熟悉人,她們坐在車鬥的最裡邊,獨自占領一角,才不至於在路上有人控製不住吐的時候,影響到她們。
不過江玥她們幾人,被拖拉機顛的也沒好到哪裡去,特彆是一張嘴說話,嘴裡麵就進一嘴土。
所以這個時候拖拉機上,特彆安靜,隻有控製不住自己的人,哇哇吐的聲音。
終於,顛簸了一路的拖拉機開進了一個大院子裡停下。
院子裡停放著幾輛牛車,還有幾個中年男子在聽到拖拉機的聲音後,小跑著向開進院子的拖拉機跑來。
“人都給拉回來了啦,你們自己領回去吧!”大叔笑著朝跑過來的幾人喊道。
“棗莊嘞知青,來這邊。”
一聲大喊傳來,眾人循聲望去,隻見一位看起來年齡,像是有五十歲的男人,站在一輛牛車旁,手裡還拿著一張紙。
聽到“棗莊”二字,江玥、周芳芳、趙磊、馮琴琴、張文華、高雅麗等人都知道這是在叫他們。
於是幾人紛紛拎起各自的行李包袱,朝著那個男人走去。
“娘嘞!這次又是些細皮嫩肉的娃娃們,就不能來幾個能乾活的知青。”
男人看著她們走近,忍不住抱怨起來。
他左手拿著那張紙條,右手則在自己的頭上擼了一把,滿臉都是不滿和氣憤。
儘管心裡有些不高興,但他還是認真地拿著紙條念了一遍,仔細核對每個人的名字是否正確。
確認無誤之後,他才勉強擠出一絲笑,向她們點了點頭。
“把行李放到牛車上,大家走路回村子裡。”
說完示意她們七個人,把各自的行李放在,旁邊已經趕來的牛車上。
除了江玥她們六人之外,還有一個名叫張勝利的男知青。
駕駛牛車的是一位看起來年逾古稀、滿臉滄桑的老大爺。
他身穿一襲黑色的粗布衣裳,額頭和眼角都布滿了深深淺淺的皺紋,尤其是額頭上那兩道如溝壑般的褶子,仿佛訴說著歲月的痕跡。
他的眼神深邃而沉靜,透露出一種曆經風雨後的淡然與堅韌。
令人矚目的是,這位大爺的右褲管空蕩蕩的,顯然缺少了一條右腿。
因為少了條腿,他隻能一直坐在牛車左前車邊上,左腿搭在馬車邊上,手裡拿著一根木棍。
仔細觀察可以發現,木棍最上段還綁著一條鞭子,這應該就是他用來趕牛的工具。
後來,經過一段時間的相處和了解,江玥才逐漸得知,原來這位趕牛車的老大爺竟然還有著一段令人欽佩的過往。
她驚訝地發現,這位看似平凡無奇的老人,實際上是一位曾經經曆過戰火洗禮的退伍老兵!
由於戰爭的殘酷,老大爺失去了一條腿,但這並沒有讓他屈服於命運。
儘管身體殘缺無法再從事繁重的農活,他卻依然保持著堅韌不拔的精神。
出於對村子的熱愛與責任感,他毅然決然地選擇了主動承擔起給村裡養牛、趕牛車這樣一份工作。
這個決定不僅展現出了老大爺的無私奉獻精神,也彰顯了他對生活的樂觀態度。
他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什麼叫做身殘誌堅,讓人不禁為之動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