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圖書館,
“館長,這白馬篇乃是曹植所作,張揚卻用白馬篇來體現曹操是否有所不妥?”
謝雪兒稍稍有些奇怪問道,曹植所作白馬篇也堪稱曆史名篇,
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更是千古名句,隻不過這畢竟是曹植所作,而在這一期的魏武吟鞭當中,曹植卻連麵都沒有露過一次,用白馬篇來體現曹操或多或少有所不妥!
“沒什麼不妥,白馬篇雖是曹植所作,但據說亦是曹植為曹操壯行所作之篇章,曹操,曹丕,曹植,三父子文章各有妙法,都是建安時期的文學大家,造詣極高,所謂建安風骨,便由建安七子和三曹作為代表,這白馬篇雖是曹植所作,但在這一期典藏華夏當中,亦可以將其視之為曹操的一個夢!”
趙平安此刻也不由感慨道,影視改編和文學作品有很大的關係,但這個關係卻很少有人能夠處理得好,
文學故事當中的那些人物情節一旦改編為電視或者電影,那就不得不做出一些改變了,尤其是在人物的選角,台詞的設計,情緒的鋪墊,劇情的展開等方麵,往往都會有很大的出入!
這其中有影視作品改編過度的原因,但也有文學作品自身方麵所存在的一些原因,畢竟是屬於兩個大類,兩個行當,hττPs:///
要想將其完美的呈現出來,以影視作品來承載文學精神,那是很難做到的事情!
在這一期典藏華夏當中,似乎同樣也存在著這樣的問題,但是典藏華夏所存在的問題與其他影視作品所存在的問題還完全不同,
典藏華夏,更注重精神內涵,深層的聯係,而某些其他影視作品局麵大則大矣,但太過空洞,
遠不如張揚用的靈巧生動,甚至就算是趙平安對張揚此刻的表現,也挑不出什麼太大的毛病來,因為無論是影視作品還是文學作品,最後所呈現出來的還是精神和內涵!
文字和影視的表現形式隻是一種承載工具而已,這種工具可以讓人們對精神和內涵有更深更好的了解!
張揚在這一方麵做的絕不比那些大導演差,甚至還會更強一些,
因為張揚的切入點就和那些大導演完全不同,直接對話這些先賢人物,自然更能夠展現出炎黃風骨,華夏氣象!
……
此時此刻,屏幕當中,
曹操化身的那位遊俠兒在擊退突厥和鮮卑之後,騎著白馬,躍上天穹,那白馬四條腿漸漸收回,又變成了那一艘烏篷小船,
而那蒼蒼白發又再度出現在曹操頭上,三十年的光陰由那匹白馬帶走,由這艘烏篷小船帶來!
再回首,一切卻是依舊!
星光大河之上,曹操眼神複雜無比的看向張揚,眼前這位先生又將他曹操心中所想,清晰無比的勾畫描了出來!
“先生,這世間知我曹操者,果然隻有先生你一人!”
“什麼刺史丞相,什麼曹公魏王,都非我曹操所求,這麼多年以來,我曹操所欲求之事隻有一件,但可惜終究還是以失敗而告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