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吳鉤看了,欄杆拍遍,無人會,登臨意,果然不愧是辛棄疾,論詩歌,李杜為巔峰,而詞的話,論其巔峰,那必然是蘇辛二人,可惜的是做出這一篇篇千古名篇並非是辛棄疾心中所想,那沙場征戰金戈鐵馬才是辛棄疾最期望的呀!”
“史上多少有誌之士都不能實現心中抱負,但是其中最為苦悶者,恐怕便是辛棄疾無疑,不是沒有這個能力,也並非是沒有實力,更不是什麼紙上談兵,而是朝廷根本不給他這個機會,連一絲一毫的機會都不給呀!”
……
屏幕當中
朝廷一道道任命不斷傳來,每一道任命傳來之時,辛棄疾都滿懷希望,
但沒有任何一次任命是讓辛棄疾入伍為將,每一道任命都如同戲弄一般,將辛棄疾調任於南宋各地!HTTpδ:///
一道道任命傳來,四十年間,所有任命加在一起僅足足有三十七次之多,
或任,或免,或調,
一次次頻繁的奔波,辛棄疾並非是為了自己的仕途,他最想希望的隻是那一紙調令,讓他北上抗金而已,但是這位詞中之龍,等了一輩子,卻一次機會都沒有等到!
都說,好男兒飲冰十年,熱血未涼!
但若是飲冰二十年呢?你的熱血涼不涼?從二十歲的青年到四十歲的中年,你的熱血涼不涼?
若是飲冰三十年呢?你的熱血涼不涼?從二十歲的青年到五十歲的半百老者,你的熱血涼不涼?
若是整整飲冰四十年呢,你的熱血涼不涼?從二十歲的青年到六十歲的老者,你的熱血涼不涼?
恐怕沒有任何人敢做出這個回答!
但辛棄疾卻再一次回答了大家,飲冰四十年,熱血未曾涼!
公元一二零三年,已經六十四歲的辛棄疾被朝廷傳喚再度出山,
畫麵中,早已經白發蒼蒼的辛棄疾,此刻高興的像一個孩子,
那張已經遍布皺紋的老臉上,再也也難以辨認出當年那個意氣風發,馬踏敵營的少年英雄!
但即便如此,辛棄疾依舊熱血未涼,他人雖老,力雖弱,但一顆雄心壯誌不改,一顆北伐之心不改!
飲冰四十年,熱血未曾涼,辛棄疾已經足足磨礪了四十年的北伐大計,此刻似乎該要出山了!
就如辛棄疾當年所說一般,隻要能夠光複大宋山河,哪怕馬革裹屍,我依舊甘之如也,即便飲冰四十年,但我辛棄疾依舊熱血未涼,依舊有北伐之大誌向!
這一年,六十四歲的辛棄疾再登北固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