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附議秦大人所說!”燕大人上前道。
接著一群官員紛紛提出附議,而一群以梁大人為首的官員又有反對之議,一時間朝堂上是吵的不可開交。
“如此行事,難道都要讓地方官員不顧朝堂禮法效仿嗎?”
“功績所在,糧食所在,製新法才能開新路!”
“......”
“肅靜!肅靜!”齊公公再次高聲道。
底下官員陸陸續續噤了聲,不過眼裡彼此很是不服氣。
坐高位之上的皇帝一臉冷肅,眼裡情緒讓人猜不透,他開口:“太子認為當如何?該賞還是罰?”
站在底下的太子稍思忖後上前道:“兒臣認為,慧孺人和林家村人士林豐年造製良法使其糧食畝產提高實屬是造福百姓之事,糧食於曆朝來又是重之又重,如此重要豐功定要進行賞賜。
而且兒臣認為要重力賞賜,讓天下百姓知曉隻要能好好務農,為朝廷做出貢獻,朝廷定當會加以封賞。如此如慧孺人那樣為我朝做出貢獻的能人才會越來越多,我大殷朝方能越發強盛!”
他說著頓了一下,然後繼續道:“至於幾位縣令沒有上報私自推行之事,兒臣認為可適當責罰為各地方官員起戒示之意,重責就不必了。”
太子說完皇帝久久沒回應,朝堂上也是一片靜默。
片刻後隻聽高位之上傳來威嚴的聲音:“就按太子所說,著封慧孺人升為五品宜人,林家村林豐年人士破格為八品農使人。寧都縣、和陽縣、祈安縣....幾位縣令,未顧禮法無上報無命令而全麵推實浸種法罰俸祿三月,再與告誡,就於此,退朝。”
齊公公高聲:“退朝!”
皇帝在一群宮人的擁護下走了。
留下一群大臣麵麵相覷,驚訝不已。
這,這算什麼懲罰,三個月的俸祿和告誡於這偌大的功績來說實屬不值一提。
而且,皇上居然一下給那農婦升到了五品,足足垮了兩級,他們心裡是羨慕嫉妒壞了。
不過他們也不敢再說什麼,皇上貌似對慧孺人很是滿意,還有今日問起太子對太子的態度。誰不知道寧都縣燕縣令是太子的表兄,兩人關係還十分好,太子明顯就是在有意幫襯。
但是,皇上許了!
而太子也是心裡微驚,父皇竟毫無疑問就采納了他的意見。
站在太子後麵的大皇子和二皇子臉色各異,大皇子臉色難看極了,二皇子眸色沉了一瞬。父皇今日竟然問了太子沒問他們,往常父皇可是會更為器重他們。
朝堂上一瞬息的變化都會引起輕微的效應,大臣們各懷心思退了朝。
下朝後大皇子與梁大人走到了一處。
“舅舅,這慧孺人立如此功績為何那飛騎校尉並沒有傳來消息,他到底是如何做的事!”大皇子質問道。
梁大人臉色陰沉:“現在不是糾責此事的時候,這慧孺人立如此大功又得皇上親封五品宜人,她在皇上眼前現在算得上是炙手可熱,我們怕是不能動她了,得趕緊叫飛騎校尉停止動手。”
大皇子一臉惱怒神色:“真是可惡,這土豆可是能得群臣支持,籠絡民心的好機會,父皇也一定會對我大為讚賞滿意,居然就這樣丟了!”
————
在將近七月末尾農忙就在這一片豐收喜悅中過去了,秋收農閒下來後不少村民開始修葺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