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老秦家的真經(1 / 2)

秦扶清考上童生的事,也早就傳回青牛村。

他托人帶話回去,說要在舅舅家多待兩天。

秦木橋表示理解,想著這些年親家辛苦照顧石頭,孩子念著他們的恩情,想多陪陪外祖,也很正常。

可村正比他還急,一天能來秦家兩三次,詢問石頭回來了沒。

現在秦扶清可就是他們青牛村的門麵,中了縣案首,村裡人都想著要好好祝賀一番,可這主角不回來,叫他們都沾不著喜氣。

有秦扶清讀書在前,考上童生。村裡很多人家都起了送孩子讀書的心思。

有那了解秦家的左鄰右舍,知道秦家石頭打小就聰明勤快,想他能讀出名堂也正常。

青牛村二十多戶人家,有住的遠些的,與秦家不怎麼來往的,就在背後揣測道:“那秦石頭都能考上童生,要是咱家麻子去讀書,肯定能考上秀才!”

旋即又開始想,家裡若是能出一個秀才,全家都跟著享福,那該是多麼好一件事。

有人心動,有人行動,打聽十裡八鄉有哪能送幼童去讀書,打聽來打聽去,還是白鶴灘。

聽說秦石頭是婁雨賢婁夫子教出來的,很多人便都想法把孩子白鶴灘送。

婁雨賢要去縣學了,殷家沒放過這個好機會,趁機招收不少學生,又狠狠賺一筆束修。

青牛村就有兩戶人家把自己孩子送去讀書了。

還沒等村裡其他人家羨慕,就傳來那兩家不和,鬨著要分家的事。

隻送一個孩子去讀書,那家裡又不止一個兒子,送誰的兒子,送哪個兒子,都是問題。

誰都不願意退一步吃虧,那能咋辦?分家唄。

村正來找秦木橋,說起村裡這兩戶人家鬨分家的事,話語裡都是可惜。

“兩家都是糊塗蛋,分家了還怎麼種田?不好好種田,拿啥送娃娃讀書?你說是不是?”

秦木橋點頭:“是,是這樣的。”

“老秦啊,還是你有福氣啊,你看你這倆兒子,個頂個的能乾,也不吵架,也不翻臉,再看你這幾個孫子,嘖!”村正眼睛都快羨慕紅了。

他兩天來秦家四次,每次看到的景象說出去準讓人羨慕。

有福之家,秦木橋老夫妻兩個都是善良敦厚的,倆兒子兄友弟恭,連著倆兒媳婦也互相謙讓,好的像是姐妹一般。更彆提孫兒輩這麼些個孩子,虎頭有長兄之風,幾個大些的女孩分工乾活,也不紅臉,幾個小些的,撿石頭教的東西學著。

村正看了又看,總覺得老秦家這是祖墳冒青煙了。

怪不得這幾年送秦石頭去讀書,還能攢下錢買驢,家裡的驢一生二,如今又到了給大驢配種的時候,秦木橋還想著再去一趟毛嶺,再養一頭驢,要麼拉犁,要麼賣錢。

怎麼都是一筆收入。

秦家的日子越來越好過,一邊是幾十畝田,今年還幫趙大根拉十來畝,將近六十畝田,秦木橋拍板決定,其中七八畝都用來種菘藍。

秦石頭當初用自己掙得第一桶金買了菘藍種子,本意是讓自己家裡人能把菘藍根(也就是板藍根)泡水喝,強身健體,減少生病幾率。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