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扶清少有瞞著家人的事,凡事坦蕩,又何必隱瞞?
他與秦家說好聽了是利益共同體,說的不好聽些,那也是一根繩上的螞蚱。
秦家舉全家之力,供他讀書,日後他讀成了,全家跟著吃肉,他讀不成,也占了全家人的便宜。
所以秦扶清想的很明白,該說的事可以晚點說,但不能不說。
他把前因後果,以及當下的困境說的明明白白。
一百兩賠償銀他不想坐吃山空,就用來開書局,書局借了石堰山的勢力,有人做編輯,有人做字模,有人做反文字體,掙錢了,雖然還沒掙回本錢,可照當下的趨勢是早晚的事。
秦家人必須有這個意識,小富即安在他們家不存在的,他們的思想必須跟得上秦扶清。
每次秦扶清一回家跟家裡人說些什麼,都無異於在秦家人心頭刮起颶風。
秦木橋坐在門檻上想了半天,想不出那被幾百人哄搶,一份能賣八十文的小報長啥樣。
八十文,能買好多雞蛋了啊。
買那什麼小報,是能填飽肚子,還是能做啥子呢?
彆說秦木橋想不明白,秦家大多數人都想不明白。
生於斯長於斯,他們心中天大的事都和糧食有關,花錢要花在刀刃上。
階層不同,看重的事物自然不同。
幸好秦扶清帶回家一份,他讓家裡識字的兄弟姐妹湊上前來看,隻看了一兩個故事,孩子們就被吸引進去了。
秦春富咂巴嘴巴,他知道兒子會扯故事,小時候給貓娃子和鎖頭講的什麼孫猴子,把全家人都給迷住。
他兒子腦子裡稀奇古怪的事多著呢,難不成真是文曲星下凡?
王麗梅不懂這些,她湊過去看小報,看也看不懂,還得要小兒子給她講上麵寫了什麼。
王麗梅覺得兒子很厲害,怎麼什麼都難不倒他呢?
崇拜會讓愛更加虔誠。
秦冬財和趙草兒也看不懂,但他們懵懵懂懂察覺到風向,秦家要變天了。
說不定以後不用靠老天爺賞飯,成天要擔心餓肚子的事了。
秦扶清對阿爺道:“如果書局能辦起來,咱家就不愁錢花了,到時候咱家也能再蓋幾間新房。阿爺不是總念著給太奶奶遷墳麼?有錢了咱們就把太奶奶的墳給遷來。”
秦木橋又楞了,他爹死的早,他娘養了他兩年,實在養不起,就將他送給他爹那邊的親戚,他上街討過飯,餓著肚子走過幾十裡路賣過菜,他娘被逼著改嫁,直到天人永隔,母子二人見麵的次數屈指可數。
可這一點都不耽擱他想他娘。
逢年過節要給祖上燒紙,彆人都有地可去,他沒地方去。
做夢秦木橋都想把他爹他娘的墳給遷一塊去,他年紀也大了,早晚要下去,到時候一家人也能團聚。
可家裡哪有這個條件?
也許是哪次過年時說過幾句糊塗話,不曾想竟讓孫兒給記在心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