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誤打誤撞(2 / 2)

她跟著娘,好歹活到九歲。娘去世的時候,倆弟弟還小,她便在王家照看弟弟,十八歲嫁到隔壁村,如今也是兒孫滿堂了。

“大哥,娘生前老是念叨著你,一提起你就哭,要是她在地下知道你來接她,肯定也願意跟你回去。”二妹勸著秦木橋如此道。

頭發花白一老人家,聽了這話後泣不成聲,哭的不能自已。

秦扶清聽到三姑奶奶,心想阿爺心裡過不去的疙瘩說不定會小些,比起秦家那些人,阿爺這些同母異父的妹妹弟弟,倒是顯得有心許多。

人心都是心換的,秦木橋作為補償,同樣給弟弟留下一筆錢,不多,也足夠普通農戶人家一年半載的花銷。

王家人很是心動,然後收下了這筆錢。

“大哥,有什麼需要你儘管說,逢年過節的,我們能去給娘燒紙不?”

秦木橋自然應下,他總不能攔著娘的兒女對她儘孝。

與這兩家人商量好後,事情就好辦多了。

選定良辰吉日,請專門的道士僧人誦念悼亡詞,當初秦太爺和秦太奶入土時,家中都沒好條件打棺材,隻一扇薄木板,上麵覆著草席,草草了事。

這麼多年,早已朽爛看不出模樣了。

秦家打了兩口好棺,將老兩口入棺,又專門請抬棺送葬的夯漢,道士僧人相隨,一路撒著紙錢,從車前縣護送到安溪縣。

安溪縣這邊早已經選好址,動好土,待到六月六日這天,送葬的隊伍一路吹著嗩呐進入安溪縣範圍內,其浩大的聲勢引來不少八卦群眾。

得知這是院案首秦扶清家的白事,便都急忙打聽,這不打聽不知道,一打聽,這事一傳十十傳百的,縣內百姓無不為秦扶清的孝心所動容。

孝在古時有多重要無需多提,隻說選拔人才的科舉製還沒出現之前,為了遏製門閥取第,察舉製應運而生。

世人熟知的臥冰求鯉等孝相關的故事,如今看來愚昧且不合理,其實大多都是察舉製時期,一些人為了刷孝名,做給旁人看的。至於其中真心有多少,見仁見智。

自漢代董仲舒提出“獨尊儒術”,又提出天人合一、三綱五常,徹底把孝與儒家綁定起來,後世對孝的尊崇,一點都不比古時候少。

越是專製刻板,越是有人起逆反心理,可孝就像是仙人手中的捆仙繩,唐僧嘴裡的緊箍咒。父母待子,與子女待父母,本就是相輔相成,相互成就的。

把孝當做緊箍咒來使用,高興念一念,不高興也念一念,世人才會寫出哪吒割肉還母剔骨還父的故事來。

秦扶清給太爺爺太奶奶遷墳是出於孝敬阿爺的真心,卻誤打誤撞碰到百姓心中最尊崇的那根筋。

他孝順之名迅速擴散,市井之間、街坊鄰裡,無人不知他的孝順之舉。

傳到柳祥貴耳中時,柳祥貴大喜,天底下哪裡有比治下出個十二歲的秀才更好的事?

如果有,那就是這個十二歲的秀才,還是個至純至孝之人,就該天下揚名!

喜歡女穿男:農家子的科舉青雲路請大家收藏:女穿男:農家子的科舉青雲路小書包小說網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