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夜航船(三)(2 / 2)

張勝對眾人道:“你們今夜怕是睡不成好覺了,前麵的路九轉十八彎,折騰無比,又是多方船隻彙聚的路段,諸位多上點心。”

一聽,布衣書生的心就提起來了:“可有危險?”

張勝回道:“倒沒什麼危險,不過有些顛簸罷了。”

眾人一聽是顛簸,便鬆了口氣。他們見識過張勝的技藝,又聽了靈龜的故事,對他萬分信服。

於是都打算該睡睡,有事讓張勝再叫他們便是。

前半夜還算相安無事,剛到子時,船體猛地顛簸,眾人被驚醒,環顧四周,張勝在外頭叫道:“前麵路都不好走,你們多注意些,彆磕著碰著了!”

“船家,我們知道了,你快好好劃船吧!”

這九轉十八彎的水陸,比昨天的壺口還要難走些,就像是玩漂流一樣,一會東倒一會西歪,晚上喝的魚粥都在胃裡搖晃。

秦扶清抓緊船板,倒也適應了這種程度的顛簸,眾人也都如此,還能分出心神來聊天。

到天亮,他們就要各自散開,倆和尚自言要去鳳來縣的普華寺,普華寺德高望重的住持前不久坐化,他們受邀前往。

道士要去竹溪縣尋找遊曆的師叔回觀。

倆商人要去定邊縣。布衣書生要渡河回家。

秦扶清與秦行去青州,首要經過雍州,與二商人路線倒是有些重合。

聽罷,二商人對視一眼,興致勃勃地道:“小書生,咱們也是有緣,要是不嫌棄,等到了宣城,咱們也結伴同行如何?”

秦扶清思慮片刻,笑道:“我們坐驢子,走得要快些,你們背著重行囊,能跟上嗎?”

一商人道:“這個簡單,反正你們也不急著趕路,不如把驢子賃給我們,幫我們擔著藥材,我們給你些錢,剛好還能貼補些坐船的費用。”

秦扶清沉吟不語,這倆私鹽販子絕不是因為緣分想與他同行那麼簡單,他不想插手這二人的事,也不想卷入什麼旋渦之中。

想了片刻還是道:“還是算了吧,我們不急著趕路,聽人說鳳來縣的風景正好,還打算順路去看一看。”

那道士稱讚:“你眼光真不錯,鳳來縣的風景可謂是天下難尋,不然我那師叔也不會在此處待這麼長時間。既然咱們順路,不如同去?”

“道長對鳳來縣也很熟悉?”

“哈哈,我就是鳳來縣人,被我那師叔撿回去做了道士,能不熟悉嗎?”

“原來如此,那接下來還要承蒙道長照顧一二了。”

秦扶清與道士聊的有來有往,二商人隻好作罷。

兩個時辰顛簸過後,船體逐漸平穩,白日晝明,張勝在外頭喊叫道:“前麵就是宣城了,你們快出來看啊!”

眾人陸續到船艙外,隻見眾多船隻從四麵八方趕來,逐漸朝前彙聚。

宣城是幾個城市的重要中轉地,古時候的糧食運轉基本靠走水路,而每年運到宣城再轉運出去的糧草,數以千萬計。

這也是巴陵最大的城市,足足有三四十萬人口,其中有大多數人都依賴金川江生活。

這條江水,對他們來說就是生他們養他們的母親河。

像張勝這樣的小船,沒法在大碼頭靠岸,那邊都是拉糧食的漕運船隻,吃水深。

張勝在大路附近找到能停船的地方,將船隻停靠好,打木釘栓繩子,便叫眾人下船。

“瞧著這條大路了吧,往哪個方向走都有村子,碰見人問一問,想去哪都行。”

“多謝船家這兩日的照顧。”

“走吧,咱們有緣再見。”

“阿彌陀佛。”

眾人道了聲再見,便下船離開。

秦扶清牽著長耳上岸,先是伸個懶腰,活動活動筋骨。

道士最後一個下船,直奔他而來。

道士名叫江蒙,穿著青藍色道袍,腿上帶的有綁腿,年紀二十五六,容貌很大眾,不過言行舉止利落有力,秦扶清對他印象還挺好。

江蒙以前也走過宣城這條路,知道去鳳來縣的方向,三人再次與張勝道彆,就此彆過,踏上去鳳來縣的行程。

秦扶清兩輩子都沒怎麼接觸過道士,對這一職業還挺好奇。

江蒙沒什麼脾氣,三人一同趕路,他麵對秦扶清的問題基本有問必答。

比如道士在道觀裡都做些什麼,靠什麼吃飯,要練劍嗎?修道能成仙嗎?

江蒙被他逗笑,一一解釋,道士靠給人做法事吃飯,很多道觀有田,道士也能種地,練劍是基礎功夫,不僅要練劍打拳,他們還會涉獵六藝,選擇喜歡的方向去研究。

道法自然,也沒誰規定道士必須做什麼不能做什麼,隻要心誠自然,做什麼都行。

要是講究那麼多,做和尚不是更好嗎?

秦扶清聽罷,會心地笑笑,“若是我將來看透紅塵,肯定選擇做道士而不是和尚。”

江蒙被他逗的很開心,無比讚同,同行是冤家,很多人做法事都會選擇和尚而不是道士,比起和尚的群體,道士簡直是小圈子。

不過江蒙還是很喜歡做道士的,他們在山上修行,同門師兄弟都很要好。他被師叔撿回來時都七八歲了,沒打好筋骨,劍術學的不像樣子。

江蒙給他比劃了兩招,秦扶清也看不出所以然來。

二人相差十歲左右,卻沒啥代溝,江蒙自小生在山上,心思單純,年紀又與王立來相仿,秦扶清看他跟看自家舅舅似的。

一路上暢談人生,說天說地,好不快樂。

就這樣走了一天,總算到鳳來縣。

江蒙的師叔名叫計褚,在鳳來縣往東七十裡的觀星山上隱居。

觀星山是鳳來縣最高的野山,進山不便,少有樵夫獵戶來此,當地人叫這山為鳥糞山,因山上人煙罕見,隻有林鳥棲息,故得名。

計褚平生一大愛好就是觀星,道士講究道法自然,遵從本心,喜歡什麼就做什麼,計褚便花了將近二十年時間,找尋上山的路,在山上搭建草屋,除了必要時下山,其他基本都在山上。

去觀星山的路上,秦扶清聽得心生敬佩,在這樣人力物力稀缺的時候,有這樣信念質樸的人存在,又何嘗不是一種奇跡呢?

或許,這就是出門遠遊的魅力之一吧。

喜歡女穿男:農家子的科舉青雲路請大家收藏:女穿男:農家子的科舉青雲路小書包小說網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