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城牆上看見太守府火光衝天,梁雍露出滿意的笑容。
蔡飛把身邊大部分兵力派出去鎮壓造反的民眾,梁雍混在人堆之中,多加運轉,早已摸清他的底細。
也知道,今夜是殺死蔡飛不可多得的好機會。
“五皇子,屬下來遲,竟不知五皇子來到雍州了,大皇子可還好?”
梁雍身邊站著一位身披玄甲的武將,恭敬地對他拱手行禮。
“盧將軍客氣了,本王就是不想打草驚蛇,才隱姓埋名來此,盧將軍來的剛剛好,”梁雍溫和地笑著,將盧吉玉扶起來,並沒有回答他關於大皇子的問題。
盧吉玉今年三十七歲,是陽城縣守衛兵,其能力雖然遜於蔡飛,可手中至少有一萬士兵。
梁雍決定今夜殺死蔡飛,便一早就聯係盧吉玉前來支援。
至於為何是盧吉玉。
梁雍其實還有自己的私心。
雖說父皇並未提及立太子的事,可大哥作為嫡長子,無功也無過,朝中許多老學究都是大皇子一派的。
除此之外,便是三皇子。皇後走的早,後宮之中後位懸空多年,隻有兩個貴妃,一個是德妃,一個是淑妃。
三皇子的親娘是德妃,在後宮之中攬了大部分的權,更何況,她為父皇生下六子三女,位置實穩妥。立她為皇後之事,朝中立來有不少呼聲。
子憑母貴,三哥學識淵博,娘家勢大,母妃得寵,兄弟姊妹眾多,也得到朝中許多人的擁護。
至於二哥四哥,也都是在大哥和三哥之間站隊或是被自家派係的人擁護著搖擺不定。
梁雍自然不用說,他明麵上就是大哥的人。
他娘是淑妃,一向不爭不搶,雖說娘家地位不低,可搞學問的,比不過德妃家中一門多公。她在後宮之中雖是二貴妃之一,可管的事情實在不多。
論兄弟姐妹,梁雍也隻有一個妹妹。
所以比嫡長,他比不過大哥。
比勢大,他比不過三哥。
若要他就這樣放棄,梁雍又實在不甘心。
此次來到雍州,梁雍自然把鎮壓蔡飛一事當成自己的跳板,提升聲望,讓父皇注意到自己,也讓天下人都瞧瞧,這裡有個更適合坐上皇位的皇子。
既然父皇還沒定下太子之位,為何他不能坐呢?
想是這樣想的,梁雍卻一直苦於手下無人可用。
眼下,麵對手握軍隊的盧吉玉,他率先拋出橄欖枝。
蔡飛倒下後,鎮安府不可一日無將,倘若盧吉玉甘願隻做一個縣的守將,那梁雍也無話可說。
可天底下哪有不想當將軍的士兵呢?
盧吉玉也並非傻子,他從梁雍的話裡聽出繞過大皇子的拉攏意味。
下意識冒出來的第一個想法就是,五皇子得了失心瘋嗎?他怎麼敢和頭上幾個哥哥搶的?
這也不怪盧吉玉看不起梁雍,實在是梁雍太不起眼。
先不說那些年紀小的,上麵還有親哥哥在的皇子,就說排行靠前的幾位皇子中,五皇子僅僅隻能靠著“孝”和“賢”聞名與百官之中。
梁雍的孝名,還要提到當今佑康太後,先帝的繼後。
佑康太後做太後之前,自幼就寄養在尼姑庵裡,做了三十年的尼姑。入宮為後時,先帝已經六十有一歲,選她做繼後,乃是當時的國師掐算,說佑康太後命格好,於北明有利。
佑康太後並沒有自己的子嗣,她做了不到三年的皇後,先帝一命嗚呼,她便成了太後,在宮殿之中擺起佛台,吃經念佛。
梁雍十三歲時,佑康太後生重病,任憑多少太醫都看不好,當今陛下十分憂心,命文武百官遍尋奇人,一定要治好佑康太後。梁雍當時偷跑出宮,去了佑康太後曾念佛的尼姑庵,一跪一拜,爬到山頂,為她祈福,還潛心吃齋七日,為她抄寫《金光明經》。
不知是太醫診治有功,又或者是梁雍的孝心感動天地,佑康太後的病情慢慢好了,聽說梁雍所做之事後,感動不已,誇他天生至孝。
打那時起,梁雍的孝名就傳播出來了。
按理說,其他任何一個皇子得了太後和皇帝的雙重誇獎孝心,大皇子都應該提防謹慎,可唯獨是梁雍,旁人才升不起來提防之心。
因為梁雍的母妃淑妃,自打入宮起,其賢淑之名人儘皆知。
而梁雍也隨了母妃,生了一張讓人如沐春風的臉,梁雍總是笑嗬嗬的,眉眼之間沒什麼銳利,脾氣也好到讓人恨鐵不成鋼的地步。
他不僅有孝名,還有賢名。至於這賢名,乃是有一次朝中言官進諫,惹惱皇帝,氣的皇帝要殺言官,梁雍便為言官求情。為此不惜跪了一天一夜。
他平日裡好說話,唯獨在父皇亂殺言官之事堅持到底。
最終言官逃過一劫,而梁雍勸父、優待士人的賢名也就傳出去了。
梁雍做這些事,隻會被兄弟姐妹們說心太善了。畢竟他的母妃淑妃,後宮所有人都知道,若是犯了什麼錯,找淑妃求饒,保證能減輕懲罰。
雖說有孝名和賢名的雙重加持,梁雍依舊在兄弟之中不構成威脅。
由此可見,盧吉玉看不明白梁雍的野心,也就沒什麼好奇怪的了。
甚至想,五皇子怎麼敢的?
盧吉玉裝傻充愣,像是沒聽明白梁雍的暗示。
梁雍也不著急,隻問道:“蔡飛被困府中,插翅難逃,盧將軍不如隨本王出城,去見見本王的天師吧。”
隻要不談背叛大皇子的事,盧吉玉還挺好說話的。
他命手下精良士兵將太守府圍的水泄不通,這才騎馬隨梁雍一同出城。
雍州的深夜很冷,今夜有雪,雪花一落到地上,便被馬蹄卷成臟汙。
趙靖單手持韁繩,臉頰被寒風刮的生疼,烈馬跑的飛快,兩邊景物像過電一般閃過。
沒過多久,他就察覺不出臉上的痛意了。眼看見前麵火光上湧的縣城,他高聲喝道:“鎮壓反賊,一個不留!勿傷無辜百姓!”
“是!”
趙靖打仗,從來都是一馬當先,衝到所有士兵前麵,當他勒緊韁繩,從城池上方跨過去時,第一眼所見,居然並不是被燒砸搶掠過的街頭。
趙靖躍進城中,最終在縣衙外找到了火光的來源,此城的縣令趙靖認識,每次他來,縣令都巴結地給他送上金銀財寶。
現在,他被人掛在木架上,腳底便是堆起的柴火,早已燃燒殆儘,而縣令整個人也被燒成焦黑,張著嘴,依然可見痛苦的神情。
在火堆之下,站著無數的手持自製武器的百姓,他們在木棍前端綁上鐮刀、菜刀,也有人手持獵弓。而在正前方的台子上,則站著另一位趙靖十分熟悉的人。
“趙小將軍,你來了!”
玄鶴道長一揮拂塵,像是早就料到他會來。
“是趙靖!蔡狗的義子!他也不是什麼好人!”人堆裡,傳來百姓痛恨地叫罵。
馬兒踢踏著走動半圈,趙靖不明所以,勁腰款動,皺眉問道:“玄鶴道長,你為何在此?”
“玄鶴道長是為我們而來的!他要帶著我們殺了蔡狗!”
“玄鶴道長!殺了他吧!他也是貪官!”
百姓們群情激憤,呼喊著舉起手中武器,眼神似乎能將趙靖燒出一個洞來。
趙靖此行帶了一百多個士兵,可眼下,竟然隻有他一個人進入城中。
不知為何,趙靖想到來時秦扶清阻攔他說的話。
彆去,會死的。
難道這也在他的預料之中嗎?
趙靖竟然沒有想象中那麼生氣,反而升起一種解脫之心。
他舉起長槍,直指向玄鶴:“說,你到底是誰派來的?接近我義父到底有何居心?”
玄鶴道長憐憫地看著他,歎了一口氣:“趙小將軍,你現在才明白過來,已經太晚了。貧道是應天而來,上天不忍心看九州四海起戰亂之事,不忍心百姓受流離之苦。蔡飛苟活一日,百姓就要多受苦一日,死了一個蔡飛,得福的確實這麼多百姓!”
“趙小將軍,難道你不明白這麼簡單的道理嗎?難道你就忍心助紂為虐,見百姓活活受苦嗎?”
百姓們的叫罵聲一直沒停過,太多人一起訴苦,趙靖都快聽不過來了,可他們的眼淚是真的,痛恨也是真的。
這麼冷的天,許多百姓依舊穿著單薄的秋衣,他們像是不怕冷,恨不得把胸中的憤怒全都喊出來。
可這些和他趙靖有什麼關係呢?
趙靖眼前閃過秦扶清吃羊肉湯時和百姓閒聊的場景。
“那又如何?”他問玄鶴道。
玄鶴歎氣搖頭,“趙小將軍,你若還是要執迷不悟,貧道也隻能代天收你了!”
“妖道!且問問本將軍手裡的這把槍答應不答應!”
趙靖武力高強,駕著馬衝破人群,直奔玄鶴而來。
玄鶴站在高台上,不慌不忙,身子一動不動,甚至沒有眨眼。
殺了他,就沒法和秦扶清做朋友了吧。
“俺來應戰!”
一個土捏似的壯漢從人群中跳出來,他手持兩把砍柴的斧頭,切麵打磨得十分銳利,在雪色下閃著銀光。
趙靖看見他了,一杆長槍直刺過去,奈何那人生的粗壯,動作卻十分敏捷。
竟不顧死活地從馬蹄下躥過去,人過之處,馬兒嘶鳴,竟是被那猛漢給旋斷腳筋。
馬倒了下去,趙靖急忙離馬,這才沒被壓個正著。
可離了馬,他作戰就沒那麼大的優勢了。
百姓就像潮水一般湧上來,發泄著對貪官汙吏的憤恨。
“殺!殺了他們!”
城外,趙靖所帶來的士兵,有人騎著馬陷入絆馬坑,與蹲守的百姓戰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