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蘇家爺孫送走後,秦扶清又拜見不少交往甚密的人物,便入縣學,安心為即將到來的歲考做準備。
從五歲到十六歲,科舉這條路他已經走了十一年,如今才正式站在青雲路的門口,即將推開這扇古樸厚重的大門。
正式的科舉分為三級,鄉試,會試,和殿試。
鄉試通常每三年在省城舉辦一次,由於多數是在秋天舉辦,所有又稱為秋闈。秀才能夠參加鄉試,但是並非所有秀才都有資格參加鄉試。
秀才在參加鄉試之前,要先參加學政舉行的科舉,成績優異者,才能獲得參加鄉試的資格。
鄉試第一名稱為解元,會試在鄉試後的第二年春天在禮部舉行,故而又稱之為春闈。
通過鄉試後,想要參加會試,還要通過鄉試的複試……
科舉這條路,真是應了上一世那句話,大考小考天天考,考個沒完沒了。
其中紛雜繁複,不足為外人道也。
正是因為科舉複雜、困難,許多人考上秀才後年紀就挺大了,這時候成家立業,應付交際往來,往往能占據人的大部分精力,就很難再往上前進。
也有一些人不事生產,一心埋頭苦讀聖賢書,往往高中之後,又缺乏生活經驗,在做官一事上又犯了難。
所以科舉就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闖過去,就是海闊天空。
眼看著學政組織的巡考就在眼前,縣學裡的學習氣氛格外濃厚,每日都能看到捧著書本的學子往來,也沒瞧見幾張熟臉。
秦扶清雖說入了縣學,可真沒在縣學裡讀幾日,他倒是認識些還是童生的同窗,隻是每次碰麵,被人吹噓追捧,邀請同去詩會,讓他有些受不了。
乾脆每日賴在殷傑周霆和王寶達身邊,四人又像小時候那樣,住在同一處院子裡,白天去縣學聽課,回去後再一同研討學問。
殷傑和秦扶清同期考上秀才,他讀書向來用功,在縣學裡每次考試都能名列前茅。
周霆和王寶達差些運氣,又考了一次才中秀才,如今幾人又要一同參加鄉試,他們兩個心裡都沒什麼底,溫習書本也就不如殷傑用功。
周霆年紀最大,今年都二十了,他家裡人催著他娶媳婦,說要他先成家後立業,再加上他爺奶年紀不小,盼著抱金孫,成天催他催的緊。
周霆唉聲歎氣,既不想如他家人的願娶個不熟悉的女子,又不想讓家人太過失望。
他能讀書,也是家中人傾力相助,雖說這些年讓他讀書的回報遠超過付出,可人的情感又豈能用金錢衡量呢。
秦扶清給他出主意,教他爺奶打太極,延年益壽,這樣也不必催太急。
周霆一邊說好主意,回家一趟再回來,臉上多了幾分羞意,說是這次回家見到了與他相看的女子,嫻靜柔美,是他喜歡的類型。
那女子對他好像也很滿意。
王寶達直呼他重色輕友,可人嘛,總有長大的時候,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路要走。
秦扶清表示理解,押著周霆出錢幾人去酒樓吃喝一頓。
幾人之中,周霆要定親了,蘇木喜歡婁姐姐,王寶達是見一個愛一個,他欣賞的女子可太多了,覺得人家好,那就叫喜歡,聽起來太過不靠譜。
殷傑呢,一頭紮進聖賢書裡,活脫脫一個老頭子心態。
一問起他這些,殷傑就嚴肅道:“先成家後立業,我現在連自己的事情都沒做好,又怎能辜負妻兒呢?”
秦扶清黑線,這人未來妻兒都不知道在哪呢。
也許是春天的原因,也可能是看到身邊人陸續脫單,秦扶清再次思考起自己的人生大事。
他到底能不能和女孩子在一起呢?
惆悵啊惆悵。
不為還沒發生的事情而擔憂,秦扶清很快從負麵情緒中抽身,和殷傑一起投入讀書的懷抱。
考試主要考八股文和試帖詩,他一直比較擅長寫八股文,隻要摸清結構和立意,八股文並不算太難,隻是想寫出新意有些困難。
試帖詩對秦扶清來說有些困難。
婁雨賢為了督促學生們,要求他們每隔三五天就要交一篇文章和三首詩上來,還特意給他們搜尋了許多題集資料來。
不止是即將到來的巡考,還有下半年就要開始的秋闈。
婁雨賢已然放棄科舉的打算,可幾個弟子還年輕,還能拚一拚。
雖說回來後每天要讀書,可秦扶清見家人的機會還是挺多的,每隔一天,鎖頭都會從鄉下老家來縣裡鏢局學武。
秦扶清去看過,也見到弟弟練武的辛苦和認真,趙靖給鎖頭的功法,鎖頭也在堅持練,秦扶清看不出什麼進步,可教授鎖頭武藝的鏢師每次都誇鎖頭進步大。
藥浴也是幾天就泡一次,每個月秦家光是孩子們讀書習武的錢,就要花出去不少。
貓娃子今年也要參加鄉試,秦扶清邀請他和自己的好友同住,一同學習,不過貓娃子拒絕了他的好意,執意要住到縣學宿舍。
他在外邊挺講究,並不願意與秦扶清走的太近,擁有他自己的朋友圈子。
秦扶清也從不強迫他,隻是有時候老師給的什麼題集資料,秦扶清會私下給他送去。
貓娃子得了彆的秦扶清沒見過的,也會私下給他送來。
一切都有條不紊地進行,時間流逝就如同春日的到來,今天和明天看不出太大的區彆。
平靜的生活和外出遊學時的驚險刺激肯定不能相比,一開始還有些不習慣,可很快,秦扶清就適應了現在的生活。
他有他的目標,爭取拿下鄉試第一,成為解元,隻有打出秦扶清的名聲,站的越來越高,他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偶爾,秦扶清會在奮筆疾書時停下動作,聽著窗外鸝鳥鳴叫,安靜地出神,想到師父,想到女學眾人。
閒暇之時,秦扶清去拜訪過石堰山,他還像從前那般,住在山腳下的院子裡,不過這裡多了不少人氣。
秦扶清見過未來舅母的嫡姐,看起來與石堰山十分般配,二人行走動作之時,好像神仙眷侶,配合的十分默契。
大陳氏年紀也不大,頗有高門貴女的貴氣,行走坐臥皆能看出來。得知秦扶清是鏡今草堂的開創者,她表現的十分歡喜。
大陳氏並非平陽府人,她家住林州,離此地有些距離,林州繁華,素有不夜城之稱,吃的玩的應有儘有。身為高門貴女,大陳氏也是見過世麵的,嫁給石堰山之前,她就從彆人口中聽聞了未來夫君的古怪脾氣。
說是不喜富貴,要做什麼人間閒客,好好的主家不住,自個一人住到偏遠的宅院,也不叫仆人伺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