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巧最近有些煩惱。
她喜歡刺繡,平日裡做工攢了些閒錢,又不用交給爹娘,爹娘不貪圖家中女兒們的錢財,阿奶鄭氏常常耳提麵命,教她們做工攢了錢不許亂花,多攢些,將來都能添到嫁妝裡。
此時男婚女嫁有聘禮,有嫁妝,若是男方出了聘禮,女方一點陪嫁沒有,到了婆家是會叫人看不起的。
就像二嬸趙草兒,當年二叔娶她時,幾乎掏空家中錢財,本指望趙草兒能帶回來些,結果趙家把女兒嫁過來時,就帶了一床翻修後的被褥,連那紅蓋頭都是彆人用過的。
因為這事,秦二叔在爹娘麵前抬不起頭,愧疚娶妻掏空家底,成親一年都對妻子沒什麼好臉色。
人窮的時候,芝麻大小的事情都會斤斤計較。
鄭氏心中怎可能沒有怨言?她對小兒媳婦也喜歡不起來。隻不過後來趙草兒為秦家生下幾個孩子,和小兒子關係不好,可憐巴巴跑回娘家,同為女子,她心裡又埋怨又可憐,才勸小兒子就此作罷,日後好生過日子。
當年的事情曆曆在目,現在秦家富起來了,自己吃過的虧,都不想讓小輩們再吃一遍。
不光是秦扶清想著給姐姐們備好嫁妝撐腰,家裡長輩也都想的長遠,現如今不想嫁,那就多攢些嫁妝,將來成親了,腰板子也能硬起來。
一巧本就是個會過日子的性子,她喜歡刺繡,閒時花錢拜繡樓裡的女紅師傅為師,沒學兩年,便能繡的有模有樣。
秦扶清會畫畫,常給大姐畫些花樣子,什麼桃李梅竹,鴛鴦戲水,一巧總能繡的活靈活現。
她把做出來的繡品放到鋪子裡賣,攢下不少銀錢。
三巧喜歡打絡子,卻不喜歡出門。於是一巧就接下寄賣的活,出門的次數就多起來了。
像她這般年紀的女子,放尋常人家早該成親了。朝廷有規定,女子年十八不嫁,人頭稅要交兩倍,在鄉下傳出去也是丟人的事情。
可秦家難道還差這些稅錢嗎?
交便交了。
這些話若是傳給天下人知道,估計十有八九要罵秦家人荒唐,哪有藏著待嫁的閨女不許嫁人的?
奈何秦家都是秦扶清做主,秦扶清說了,姐姐們隻需嫁給情投意合的人,人品是關鍵,其他他來操辦。秦家其他人哪裡會忤逆他的意思呢,隻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村裡和虎頭一般年紀大的年輕人,孩子都能打醬油了,虎頭還一點不見著急。
更彆說家中女孩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