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天,張浩如往常,陪著艾斯指導宇宙飛船的材料甄選。
其實建造宇宙飛船的材料地球都有。
宇宙飛船所需要的金屬礦,在各個地方被提煉,製成金屬板材。
這些金屬板材又被源源不斷地送到全球聯盟。
在這裡,這些金屬原材料將進一步鍛造。
其中最最關鍵,便是這鍛造的技術,也是困擾地球材料學無法更進一步的瓶頸。
就好比積木,建造大師搭建的模型,總是更加精美,性能更好。
張浩看著艾斯指導工人,將原材料按照一定比例融合。
滾燙的熔爐,經過新的工藝,出來的便是能適應宇宙低溫環境,適應光速飛行的超高強度板材。
然後這些金屬板材將會進一步切割,加工,最後構建成宇宙飛船的整體框架。
其中最最讓張浩感到AI星科技之高的,也是核心技術之一的,便是這焊接的技術。
艾斯現場給大夥做起了演示。
他讓工人切割下兩塊同等大小,凳子見方的板材。
然後他將兩塊板材慢慢靠近。
在一塊板材的邊緣接觸另外一塊板材邊緣的時候,神奇的事情發生了。
在沒有任何焊接設備的幫助下,這兩塊板材居然自行開始融合。
最後融合成一體,仿佛這本來就是一塊板材。
張浩忍不住上前,仔細翻看,竟然沒有一絲的焊接痕跡。
這種光滑程度,他記得在AI星母艦上看到過。
當時他看到母艦的第一印象,就是渾然一體,圓潤而光亮。
他以為是AI星的焊接技術厲害,才能將焊縫完美隱藏。
今天得見,才知道根本不是這回事。
而是根本沒有焊接的程序在這裡!
現場的工程師嘖嘖稱奇,他們從來沒有見到過這種金屬之間融合的技術。
為了加強金屬的強度,抗力性能,地球上最常用的就是一體成型。
就是把金屬胚做的很大,然後在整個金屬胚上加工,從而得到想要的零部件。
但是這種又有很大的局限性,就是隻能加工簡單,個頭不大的零件。
一旦所要加工的零件過大,亦或複雜,就隻能采取激光焊接的技術。
試想,如果要建造一艘宇宙級的飛船,這種技術肯定是行不通的。
總不能熔煉出宇宙飛船那麼大的金屬胚胎吧?
更不用說宇宙飛船裡麵還要布局一係列的設備!
在場的工程師忍不住詢問起來:“AI大師,這是怎麼實現的?”
現在艾斯做為地球技術升級的總設計師,所以大家都尊稱一聲AI大師。
艾斯笑著解答道:“宇宙是微妙的平衡,構成金屬的分子顆粒也有排列的準則。”
“隻要能在不同金屬之間,知道這種分子的平衡,就能實現。”
在場的工程師都是地球上,頂尖的人才。
艾斯這一番解釋,他們自然是聽得懂的。
難點就在於,如何找到不同金屬之間平衡的點。
以地球目前的技術,隻能了解單一金屬的特性,再前進一點,就是幾種不同金屬之間的融合。
簡稱:合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