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恒遠是個理智的人。
但麵對今年北山省理科第一名,他也控製不住激動。
“離離,羽行把你的成績告訴我了。”
這小姑娘跳了一次河,咋就開竅到讓人驚歎的地步?
“今年的形勢比往年都嚴峻,你取得這樣的好成績,陸爺爺為你高興!”
陸恒遠眼裡有淚,陸離離也被感染。
“陸爺爺,您可彆隻誇我,陸羽行考得也特彆好。”
親孫子的成績,當然是爺爺的驕傲。
但也沒有當著客人的麵去誇自家孩子的,何況客人還是省狀元。
陸羽行被她這樣說,臉紅得不行。
“爺爺,羅姨和羅會計去五東嬸院裡了。”
一回村,羅鳳和羅英直接被相熟的嬸子們拉走了。
隻有黃炳秋和他們進了陸老支書家的堂屋。
“她們許久沒見了,有話說呢,等飯好了再叫她們回。”
陸恒遠為了接待陸離離,請了村裡的婦女們來幫忙做飯。
他家裡兒媳隻有陸二嫂一人,卻還因為鬨彆扭沒回家。
“羽行,把這些糕餅炒貨和那幾個蜜瓜,送你五東嬸家裡去。”
陸羽行答應著走了。
堂屋安靜下來,陸恒遠這才認真看了看陌生的年輕軍官。
“陸老支書好,我叫謝燼,是離離對象。”
“現在是京城西清軍區的在籍軍官。”
謝燼被老人家用灼灼目光看著,不由自主地挺起胸膛。
陸恒遠是退役軍人,一雙眼睛亮得很,看人很準。
他應該就是村裡人議論過的,那位救了陸離離,又被陸離離救了的軍官。
沒想到兩個年輕人的一場意外,還讓他們有了這樣的緣分。
“好好,小謝同誌,一表人才,和離離正相配。”
即便心裡有點酸澀,但老支書更多地是為年輕孩子高興。
眼前的青年人氣質卓越,眼神清正沉穩,是值得女同誌托付終身的。
“陸爺爺,我這次回來,是有件事想跟您商量。”
陸離離急不可待,直接進入主題。
陸恒遠聽了她的想法,又驚喜又感動。
“你是說……想給村裡修路?”
“不隻是修路,更是把村裡的基礎設施建設起來。”
八十年代末,華國廣大的農村地區,多數仍然處在原始的農耕社會狀態。
大城市再文明開放,先帶動起來的也是中小城市。
現代化的步伐在短時間內,還無法惠及最基層的小村落。
以陸家村來說,這個問題表現得非常典型。
村支書的孫子能考入京城的高等學府,很多村民卻連電燈都沒見過。
1964年提出的“四個現代化”建設口號,為華國建設劃定了基準方針。
經曆十二多年的發展推進,已經在內地各個省市取得一定成績。
但農村地區各領域進展還是非常緩慢,遠遠達不到“現代化”的標準。
陸離離即將成為華清大學的學生,認為自己有責任,承擔起時代發展的重任。
“好啊,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