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四合院近況(2 / 2)

還修建了長達十七萬餘千米的各種長短河堤,各種水壩,水電站等水利工程。

也正是這場大修水利的運動,為我國後續成為農業大國奠定了基礎,也有力支撐了了我國六七十年代的人口大爆發,更是在後來國家經濟遭遇困境,城市提供不了就業的時候,養活了幾千萬的城市知識青年。

傻柱也身處這個時代的大潮之中,他也想為國家奉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四合院的鄰居們也在鄭乾事的組織下,分組掃起了大街。

傻柱跟許大茂還有兩家鄰居一組,也是掃了半個月,都是早上早起掃的。

對於這件事,大家雖然都有怨言,但是也都是針對易中海他們三位前管事大爺和賈家這樣的刺兒頭。

賈張氏和賈東旭則是包乾了公共廁所的清理工作,鄭乾事經常去檢查,他們也不敢瞎糊弄。

賈東旭和劉海中在懲罰期結束之後也是回到了車間繼續乾起了鉗工,隻是車間裡沒啥人能看得起他們了。

劉海中還好一點,最起碼還有幾個忠心耿耿的徒弟幫他扛著壓力。

賈東旭就慘了,每天在車間遭受工友們的白眼,由於工作不積極,車間主任也老是訓斥他。

總體來說,這個時代對於踏實肯乾的人來說是真的友好,對於偷奸耍滑的人來說,那基本上就是社會性死亡的下場。

易中海雖然比聾老太太傷得嚴重,但是他年輕,恢複得快,所以比聾老太太先出院。

易中海出院之後就被廠裡調到後勤去打掃衛生了,每天活也不重,就是熬個時間。

但是工資確實很低,每個月隻有十八萬,這還是廠裡看他工齡長,給定的稍微高了一點,普通的打掃衛生的工人每個月才十六萬。

按理說這些錢也足夠易中海一個人開銷了,畢竟他才是真正的一人吃飽全家不餓。

但是易中海不但要每月給賈家交八萬塊錢的生活費,(少了聾老太太,賈張氏就給少了兩萬塊)還得幫著賈家還之前欠下的外債。

這十八萬就顯得有點不夠用了,現在秦淮如來跟易中海聊天每次也隻能街道幾千塊了。

賈家的日子也不好過,賈東旭工資本來就不高,再加上他不好好乾,完不成生產任務,每月都拿不到獎金。

所以賈東旭每月下來就隻能拿到三十萬出頭,每月還得扣除之前預支的工資,每月扣除十萬。

等於說賈家和易中海兩家每月入賬總共也隻有三十八萬左右,再還點外債,剩下的也勉強能夠填飽肚子。

聾老太太出院的時候才知道她自己要被送到養老院。

這老太婆死活不願意去,哭著喊著要回到四合院,要讓易中海來接她回去。

街道辦王主任也不慣著她,直接就揭了她的老底。

這下聾老太太可不敢折騰了,再折騰她五保戶的指標就沒了。

王主任也是跟之前的吳主任打聽的聾老太太的底細。

王主任也沒想把這個孤寡老太太怎麼樣,她也沒幾天好活的了,再加上現在的政策確實不允許一個孤寡老太太餓死街頭。

於是也就隻能嚇唬嚇唬她,讓她老老實實的去養老院去。

至於房子,那就由街道辦接手了,現在四九城房源多緊張呀,好多調到四九城工作的人都沒地方住呢。

小鄭乾事家就在四九城,有房子住,等把四合院的歪風邪氣打壓下去就得搬出來,那間房子還得再分出去。

反正四合院的鄰居們再也沒見過聾老太太,等到再聽到聾老太太的消息的時候,已經是六零年她去世的時候了。

聽說是跟養老院的一個老人搶吃的,搶贏了,但是吃得太急給噎死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