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有的從曆史的脈絡中汲取靈感,講述著上古先賢如何以民為本,開創盛世。
有的則立足當下,剖析時局,提出對民生改善的真知灼見。
更有甚者,以未來為視角,描繪了一幅幅理想社會的藍圖,字裡行間流露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追求。
子闕與姚學正穿梭於考場之間,時而駐足凝視,時而低聲交流,他們對每位學子的書法與文章,都給予了高度的關注與細致的評判。
在他們看來,這些文字不僅僅是簡單的文字堆砌,更是學子們內心世界的真實寫照,是他們對於“民為貴”這一理念,深刻理解的體現。
那些書法,也不僅僅是控筆技巧的展現,它們更像是學子們內心世界的鏡像,是情感與智慧的結晶,是書寫者人品的體現,也是他們個人風格與氣質的縮影。
他們有的筆畫遒勁有力,透露出對民生疾苦的深切同情與堅定決心。
有的則細膩溫婉,如涓涓細流,滋潤著讀者的心田,展現出對美好生活的無限向往與憧憬。
有的則豪放不羈,如同策馬奔騰於草原之上,展現出豁達與自信。
大約半個時辰過後,陸陸續續便有學子完成了他們的文章,他們井然有序地排起長隊,依次等待著與子闕進行一場簡短而深刻的麵談。
子闕坐在幾案前,神情專注而溫和,他以一種平等而尊重的態度,認真傾聽著每位學子對於文章思路的闡述,以及他們對於“民為貴”理念的個人見解。
麵談中,有的學子言辭懇切,從實際生活中觀察到的民生問題出發,提出了具體而可行的改善建議。
有的則思維敏捷,能夠從宏觀角度分析問題,展現出對朝廷政策,與社會趨勢的深刻理解。
有的眼神中閃爍著對未來的希望,他們憧憬著如何通過文字的力量,喚醒民眾的意識,推動社會的進步與變革。
在所有的麵談中,有一位學子的表現尤為突出,他便是施弘,核心長老,禮正,施遠之子。
當他站在子闕麵前,他的眼神堅定而深邃,仿佛能夠穿透塵世的迷霧,洞察世間萬物的本質。
他的聲音雖不洪亮,卻蘊含著深沉的力量與非凡的深度:
“我深信,每個人都是獨立平等的,都有追求幸福、自由和尊嚴的權利。
“若要真正治理好這片天下,就必須將平民百姓的利益、福祉與尊嚴置於至高無上的位置。
“當你把民眾踐踏在腳下,總有一天,民眾就回把你葬進曆史的黃土!”
子闕靜靜地聆聽著施弘的每一句話,他的眼神中閃爍著讚許與深思。
當施弘的話語落下,整個房間似乎都沉浸在了片刻的靜默之中,隻有窗外偶爾傳來的風聲,似乎在為這場深刻的對話伴奏。
“施弘,你的見解深刻而獨到,讓我也深受啟發。”
子闕終於開口,他的聲音溫和而有力:“你不僅理解了‘民為貴’的字麵意義,更洞察了其背後的深遠含義。”
隨後,子闕又與施弘進行了更加深入的交流,他們探討了如何更好地將“民為貴”的理念融入到詔令宣諭司的工作中,如何通過文字的力量,喚醒更多人的良知與責任感。
這場對話,不僅加深了子闕對施弘的了解,也讓子闕對詔令宣諭司的未來充滿了信心。
麵談結束後,子闕對每位學子,都給予了誠摯的鼓勵與高度的肯定
最終,子闕滿懷喜悅地宣布,經過深思熟慮與嚴格篩選,他確定了37名才華橫溢、誌向遠大的學子。
這37人,如同璀璨星辰,各自閃耀。
他深信,在未來的日子裡,他們必將在詔令宣諭司的廣闊舞台上,大放異彩,成為弘揚社會正義、揭露世間不公的重要力量,為這片土地帶來光明與希望。
不過,子闕萬萬沒想到,辛錐將軍那邊,竟然為他精心遴選出了6位,足足6位,讓子闕感到由衷的滿意與驚喜的學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