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上火的郭孝安(2 / 2)

起先馬良以為自己接觸的多是農民階層,他們沒有文化,城市裡接受過教育的人可能會好一些。

可現在看來,兩者除了穿著和氣色上不同以外,內裡都是一個樣子。

“唉!不真正來過這個年代,根本體會不了那些老師講近代史會講的痛哭流涕的悲憤!”

馬良長歎一聲,找了個地方把車停下。

福特車雖然保有量大,根本不怕查,但是開著一個沒有車牌的車在日戰區溜達,還是容易被日軍盯上。

“黃包車,去四馬路!”

“好的,先生!”

馬良隨手招呼了輛黃包車,準備前往王星雲交代的接頭地點。

之所以馬良要坐黃包車,原因很簡單,馬良不識路。

這個時代可不是後世想去哪裡就直接導航去就可以了,這時代出門想去哪裡,要麼靠地圖,要麼靠嘴巴。

就在馬良新奇的坐著黃包車慢悠悠的往福州路走的時候,福州路上的春來堂藥店的後院,新四軍滬上的負責人郭孝安正在著急的在轉圈。

“怎麼王星雲還不來?難道是貨物運輸出了什麼事?”

“這可怎麼辦,軍部急需的藥品好不容易找到賣家,要是錯過了下次就更難合作了。”

“哎呦!”

郭孝安捂住自己的腮幫子叫起來,一連幾天都沒有收到王星雲的消息,把他這個祖傳老中醫都急的上火了。

要知道這時代國內可以說完全不產藥品,全靠進口,尤其是能治療槍傷的磺胺更是價比黃金。

以說隻要是西藥就不愁賣,這次好不容易談下一批藥品,隻等交錢取貨了。

這批藥品中就有一批寶貴的磺胺,由不得郭孝安不著急上火。

二戰中,磺胺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抗感染藥,1936年便已經開始投入臨床使用。

在青黴素等抗生素廣泛應用之前,磺胺類藥物是最好的抑菌藥物。

受傷後外敷磺胺粉,內吃磺胺片,說不得的就能救回一個因為傷口感染必死的戰士。

戰爭中真正死在戰場上的士兵並不多,更多的是死在受傷後的感染上。

尤其是對缺醫少藥的新四軍而言,缺藥更是到了一個極端的情況。

所以這次交易不容有失。

馬良這邊,人力車夫跑了快40分鐘,跑的滿身大汗,腦袋上都冒煙了,這才趕到福州路。

見到車夫太辛苦,馬良故作輕佻的賞了對方兩塊大洋,喜得對方不停的鞠躬說吉祥話。

在打發了車夫之後,馬良饒有興致的在福州路上轉了好一會,幾次都經過春來堂藥店馬良都若無其事的走過。

直到馬良在一個小攤前吃了一碗餛飩之後,這才確認沒人跟蹤自己。

春來堂藥店外也沒有被人監視,這才施施然的走進春來堂藥店。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