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龍庭似乎發現了後方派上來的記者彭琳峰的緊張,百忙之中還不忘抽出時間來對兩名手持駁殼槍的警衛排士兵再次強調。
“你們的任務不是殺敵,一會上去的時候,跟緊彭記者,一定要保護好彭記者的安全。”
“是!”兩名戴著簡易防毒麵具的士兵堅定的回答。
接著李龍庭才換了個口氣對彭琳峰說:
“彭記者,一會衝鋒的時候,你衝的靠後一點,但是務必要拍下日軍公然使用毒氣彈的證據。”
被真實戰場慘烈廝殺嚇得壞了的彭琳峰沒有說話,隻是將一直護在懷裡的照相機舉了舉。
聽著前方陣地上越來越弱的槍炮聲,一旁的參謀長沉不住氣了,摸上來在李龍庭身邊建議道:
“三連就要被打光了,團長,咱們衝吧?再不衝陣地就要丟了。”
李龍庭看了看手表,離規定的三十分鐘還差五分鐘,咬著牙,狠著心說:
“再等五分鐘!”
參謀長也有些繃不住了,小聲提醒道:
“團座,三連可是咱們同鄉子弟啊!全打光了,咱們以後還怎麼回家鄉見父老鄉親啊!怎麼跟他們的父母交代啊!”
李龍庭沒有說話隻是繼續看著自己的手表,前方陣地上的槍聲也越來越弱,後方的士兵也開始出現了躁動。
這是馬良一再要求的,有些人對毒氣有誤解,認為隻要戴上了防毒麵具就可以在毒氣裡自由活動。
這是很錯誤的想法,二戰時期使用的大多數過濾式防毒麵具,這種過濾式防毒麵具主要用於空氣中氧含量大於19.5%,小於23.5%之間有毒有害氣體濃度小於2%的環境才起防毒作用。
在日軍使用毒氣彈攻擊的最初十幾分鐘內,毒氣濃度最大的時候,就連日軍都怕被毒倒,不會立即衝鋒。
這時候要是留在陣地上,尤其是在半封閉的碉堡裡,就是士兵都帶著防毒麵具也是沒用。
就不用說用李龍庭他們使用的加水口罩的“防毒麵具”了,必須要等風將環境中的毒氣濃度再下降一個級彆才能起作用。
“司號員,吹衝鋒號!衝啊!”
隨著國軍衝鋒號響起,早就憋的不耐煩的544團士兵們如同下山猛虎,衝向了陣地。
記者彭琳峰也在兩名士兵的保護下向陣地上上衝去,原本還有些趔趄的步伐在衝鋒號和國軍喊殺聲中變得堅定起來。
一到陣地上就端著相機不斷調整焦距拍攝戴著簡易“防毒麵具”和全副武裝的日軍戰鬥的情形。
就在彭琳峰艱難的透過防毒麵具狹窄且模糊的目鏡,低頭拍攝幾名因為在戰鬥中防毒麵具被扯落,被毒氣毒傷的日軍士兵和國軍士兵時。
他那一身明顯不同的便裝,還有手中的相機,引起了陣地上一個日軍小隊長的注意,立刻就近收攏了三名日軍指著彭琳峰手中的相機。
日軍此時剛開戰,一般隻有在麵對堅固的堡壘久攻不下的情況下才會偷偷摸摸的在小範圍使用毒氣攻擊,生怕被國際社會抓住把柄,給其他國家介入的理由。
可沒有什麼戰場經驗的彭琳峰根本沒有發現危險,還在自顧自的調著相機的焦距以便拍的更清晰一點。
配屬給彭琳峰的兩個警衛人員發現了危險,一個不斷用駁殼槍連續射擊,擊倒了一個日軍,吸引了日軍火力。
另一個趕緊衝上去拉著還在低頭調焦距的彭琳峰轉移。
“彭記者,快走!”士兵拉著彭琳峰的手。
這時的彭琳峰總算調整好了焦距,哪裡肯走,甩開了士兵的手,低頭把鏡頭對準了地上被毒氣殺死的軍人屍體按下了快門。
“哢嚓!”
“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