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軍,檢驗結果出來了,阪西少將不是被投毒,而是得了急性白血病,發熱、牙齦和皮下出血、肝脾腫大、淋巴結腫大,還有血液檢查樣本中紅色細胞明顯減少,而無色顆粒增多。”
“這是很明顯的白血病的表現!”
“白血病?”
土肥圓看著治療報告,有些拗口的重複了這個陌生的病名。
醫生見到土肥圓不知道這個病,於是簡單的講解下。
曆史上人類對白血病最早的認識是在1827年,法蘭西醫生Velpeau他描述了一位63歲的花匠,臨床表現為腹脹、發燒、乏力,住院不久即死亡的病人,後經屍檢發現肝脾有明顯腫大粘稠的血液上有白色膿樣的白膜。
1845年,當時年僅24歲的漢斯病理醫生RudolfVirchow(魯道夫·魏爾嘯)在顯微鏡下對此類病人的血液進行觀察,發現該患者血液成分中有很多無色或白色的小球體,他當時稱該病為“whiteblood”即“白血”。
1847年,Virchow正式提出了“白血病”這個名稱,德文是weissesbt,希臘文譯為eukeia,來稱呼這種病,意思是“白色的血液之病”,即“白血病”。
“可不久之前阪西少將還能參與前線的高強度戰役指揮,曆次組織的體檢也沒有發現身體有異常,整個人很健康啊?”
土肥圓聽到是病,不是中毒,更是不解了,他是指揮過一個師團打過仗的,深知身體差的人根本撐不住。
醫生倒是見怪不怪,解釋道:
“急性白血病就是這樣,發病前病人沒有任何征兆,跟正常人一樣,發病直接就是絕症,一般活不過一個月,目前白血病的致原因還不清楚,尚屬於醫學界的謎題。”
土肥圓現在不關心這些,急於查清阪西少將同夥的他指著病床上的阪西少將問道:
<b
r>????“我不想知道什麼是白血病,我隻想知道他什麼時候能醒來,接受審訊!”
“審訊?”醫生驚呼。
可看著土肥圓那張沒有表情的臉,還是實話實說:
“我們目前沒有有效的抗感染藥,阪西少將已經出現尿血的跡象,表明內臟已經出現感染跡象,進入白血病晚期,可能,可能,活不過三天了。”
“八嘎!用最好的藥,最好的醫生,我要他活過來!”土肥圓不顧醫生的解釋,武斷的下達了命令。
可惜在這個沒有抗生素的年頭,出現內出血,基本就是半個身子進了鬼門關。
三天後,儘管日軍陸軍總院的醫生們用儘了所有辦法,阪西少將死於白血病引發的感染。
至此,死無對證的情況下,日軍隻能是,本著寧殺錯,不放過的做法。
大範圍的清理了所有跟阪西少將接觸較深的所有人,調離的調離,勒令退役的退役。
那個跟阪西少將關係最好的少將被轉入預備役回國後,被長期秘密監視。
不過很快,停滯很久的日軍電台在更換最新密碼後重新恢複了通聯。
這是馬良必須要怎麼麻煩的滅口阪西少將的重要原因,就算是馬良的栽贓技術全世界都沒辦法辨彆。
就算是馬良用特工級彆的AI換頭技術,搞一段小日子的天蝗的出櫃黑白小電影,全世界其他人也分不出真假。
可假的就是假的,栽贓就是栽贓,經不起專業人士一點一點,抽絲剝繭的仔細調查。
隻要阪西少將還活著,遲早會被日軍發現他是冤枉的,繼續查找所謂隱藏的更深的“叛徒”。